黑龍江 米賤傷農
國際市場大米價格節節攀升,而黑龍江的農民為何不愿賣糧?
日前,黑龍江省虎林市東興村村民王杰芳帶著記者打開了他存放稻谷的小倉庫,一個個鼓囊囊的麻袋把墻邊堆得滿滿的,旁邊一個大的圍欄里也堆滿了稻谷。由于2007年氣候好,王杰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但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今年的稻谷價格太便宜了,稻谷剛收獲的時候每斤才賣到6毛8,所以王杰芳一直舍不得賣掉。
王杰芳自己種了18畝水稻,每畝大概能收獲900多斤稻谷,他給記者算了一個賬,由于農資、化肥、人工在2007年的不斷上漲,如果稻谷賣7毛錢一斤的話,自己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根本就掙不了多少錢,如果價格再低,還會賠錢。
借助零散的信息王杰芳了解到,國際市場大米價格節節攀升,一些地區甚至出現搶購風潮,這讓他覺得自己的稻谷再放一放也能賣個好價錢。
然而,當王杰芳拉著稻谷來到寶東糧庫時,這里卻空空蕩蕩,沒有工作人員來收糧,也沒有賣糧的農民。在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稻谷基地黑龍江省,王杰芳的遭遇并非個例,當國際米價一路暴漲,“米荒”警報驟響的時候,國家糧庫收糧價格偏低、條件苛刻,還需要農民自己承擔運費。所以農民得不到實惠。
農民們面臨的是的賣糧難。
黑龍江 運輸瓶頸
在黑龍江的糧食產區,國家最低保護價并沒有讓農民保住本,而一些糧食收購企業則根據最低保護價的標準壓低糧食收購價,結果農民只聽說國際上米漲價了,但自己卻沒賺到錢,而那些糧食加工企業此刻的日子也不好過,它們又遇到了什么難題呢?
黑龍江鑫溢米業總經理楊在虎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大米運輸而發愁,由于始終請不到火車貨車車箱,他生產的大米運不出去,現在自己的工廠開工率還不到30%。
由于南方大米緊缺,加上黑龍江大米又非常暢銷,因此楊在虎接到了大量的訂單,然而,楊在虎現在上了2000噸的合同都不敢簽——米很難運出去。虎林市目前有上百家大米加工企業,都面臨著大米運不出去的困難。
不僅是虎林這樣的小站運力緊張,整個黑龍江的大米都遭遇到了交通運輸的瓶頸。中國最大的大米加工集團北大荒米業是黑龍江省鐵路運輸的重點保障企業,但仍有11萬噸的大米等待運出,造成了一半的產能閑置。
因此,即使南方銷區的大米價格上漲了,但扣去同樣上漲的運輸成本,黑龍江的大米價格還是維持低位,再加上大量的大米又在黑龍江積壓,再好的大米也賣不上價,而農民的稻谷也不可能賣不上價錢。
專家視角
林毅夫:要重視糧食安全隱患
即將上任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教授,他同時也是中國農業問題專家。
他說,國際糧食價格上漲間接地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目前來講,我們中國受到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我們連續四年糧食生產產量是增加的,而且我們政府對糧食的問題也是特別關注。
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基本的格局必須是豐糧有余,然后自給自足,面對這種國際上出現的這么大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價格上漲的過程當中,我們國內的價格上漲,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國際上有這么大的糧食價格的上漲,我覺得這也是短期的,不會是糧價不斷像這樣,每年以30%、40%,甚至翻一番的這種速度增長下去,但總得來講,我想國際價格肯定會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一段時間。
林毅夫教授認為,中國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短期內,國內糧價不會跟隨國際價格上漲,但他也擔心,中國糧食供應并不是高枕無憂,尤其今年,國內糧食生產形勢悄悄發生著一些變化,有利條件在減少,不利因素卻在增多,糧食安全存在的隱患,應該引起重視。
新聞分析 扶農支農才能平抑糧價
糧價上漲正在慢慢演變為一個糧食安全問題,不但對于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食進口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更讓我們憂心的現實是:由于種子、化肥和農藥價格的上漲,農民們種田的積極性正在消退,土地撂荒現象愈演愈烈。對于穩定糧食價格、抑制通貨膨脹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壞的壞消息。
盡管面對著巨大壓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部門給出的承諾卻可以使我們糧價穩定充滿信心。
由于今年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國家又有足夠的庫存,所以即使糧價繼續上漲,也很難漲得離譜兒。
但是對于有關部門來說,要解決好糧價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想方設法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就像我們最近一直說的那樣,一方面要提高對農民種田的補貼,另一方面要通過技術手段調控好農業物資的價格。如果這幾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那么我們所一直憂心的糧價問題或許就根本算不上一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