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只是民俗
如何將文化創意更好地融入民族傳統節日?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提出,融入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并不僅僅是剪紙、做風箏、吃餃子等老民俗,企業應該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本質和深層次含義,而不是僅僅復古當年民俗的符號標志。他說,“我們的文化傳承,應該把文化內涵和現代化生活方式結合起來,F代人關注生活、關注生命的質量、關注健康、關注親情和友情,因此文化營銷應把趣味性和娛樂性結合起來!
北大國際MBA國際部副主任及講師謝逸認為:“沒有創意、設計和對文化傳統的挖掘,就只能是一種簡單的延續和繼承,就不能抓住消費者!
向辛說,一些老字號服裝店,曾給毛主席、周總理做過服裝,但現在還是服務不轉換、設計不創新,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入困境!艾F代人的追求不只是穿唐裝,而是要把西方的元素、古代和現代的元素結合起來,成為一種創造。”
盡管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文化概念作為一個元素,應該和商業結合起來,但是不能走偏。呂一琳認為,在大力提倡商家文化營銷的同時,也應努力保持文化的純凈!叭绻晃稄馁u東西的角度來宣傳文化,就會丟失文化的美好與崇高。”
對此,謝逸提倡,“商業和文化一定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度,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神的凈土,傳統節日的崇高感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豐富人們的生活,具有真正的號召力!
奧運:讓商業與文化和諧共生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很多專家都相信,中國的商業和文化會逐步找到完美的契合點。賴陽認為,經濟基礎為文化發展提供契機,“現在北京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馬上就要達到10000美元,消費者在這個階段會越來越重視非直接的生存性消費,特別是尋求傳統記憶等文化需求會日益旺盛。”
“在韓國,多少年前大家對傳統文化看不上,年輕人都是追求西方文化,但是韓國主辦了奧運會以后,他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傳統的問題!辟囮柋硎荆霸绞敲褡宓模驮绞鞘澜绲摹币庾R,曾經啟發了韓國人,今天也將伴隨奧運會的召開,啟發無數中國人。
奧運會不僅給商家帶來無限商機,也是展現中國民族文化的平臺。眾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梁建軍說:“曾經,主辦奧運會都是賠錢的,自從美國開辦奧運會之后,經濟與體育的關系才變得緊密起來,因此,美國主辦的那一屆奧運會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商業案例,也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案例,兩者結合成就了一個經典的文化營銷,我們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