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對全國經濟影響暫時、有限 個別行業受沖擊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全國多個省市震感明顯。汶川大地震的震級和強度都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數萬人死亡。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第一時間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呢?
對全國經濟影響暫時而有限
業內研究機構普遍認為,這場巨大的人類悲劇對中國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影響是暫時而有限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模型室主任李雪松研究員認為,汶川地震造成眾多人員傷亡,對基礎設施造成了極大破壞。但這種損失主要表現為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存量的損失,而GDP反映的是經濟的流量,因此雖然地震對當地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對全國GDP的影響不會太大。
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發布的評估報告認為,預計汶川地震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就人口數量和農業產出而言,四川是一個大省,但其工業和制造業的產量在中國總量中所占的份額相對較小。四川省及重慶市的工業總產值2006年在中國僅占3.5%,2007年其出口份額僅為全國1%。此外,對于在該地區擁有生產設施的大型公司,由于在運輸和生產上可能出現臨時中斷,其生產可能臨時轉移到其他省市。雷曼兄弟初步判斷,地震對中國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長影響輕微。
著名經濟字家吳敬鏈日前在參加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90周年慶祝活動時表示,汶川大地震對我國經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他說:“我們的經濟體以及經濟總量很大,所以這些事件的影響是有限的。”多數經濟學家也基本持同樣觀點。他們普遍認為,汶川地震震級和波及范圍雖然前所未有,但它畢竟沒有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四川省占全國GDP的4%,四川省制造業產值僅占中國全部產值的2.5%,所以汶川地震破壞力與傷亡人數較大,但對全國實體經濟來說,并沒有“傷筋動骨”。
目前預估地震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還過早,但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雖然自然災害對于財產的損害程度相當大,但是對于生產活動的破壞在宏觀上來講卻沒有那么嚴重。典型例子就是1995年的神戶6.9級的地震。雖然地震對于日本的工業產出造成了暫時性的破壞,但是生產活動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較快地恢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