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后的家園更美麗
地震發生后,數以千計的房屋倒塌,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汶川等地災后重建的任務相當繁重。但以往的經驗也表明,災后重建往往使災區經濟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從災后重建涉及的不同行業來看,間接影響偏正面的是工程機械、建筑建材、鋼鐵、醫藥等產品需求將會增加。與以電力設施的修復為重點的年初的雪災不同,房屋重建的大量啟動將對附近地域的水泥、鋼鐵等建材行業帶來較大發展機會。由于水泥運輸半徑有限,預計將在未來災后重建中,受災地區周邊的水泥企業的產品需求及價格會上升。
更為重要的是,經濟界人士一致表示,災害是暫時的,對于投資者信心影響的關鍵是政府如何處理這項危機。在此次地震危機中,我國政府決策果斷,行動迅速,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里集合所有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損失降到最小限度,向全世界展示一個強大而團結的中國。隨著目前嚴重的局面逐漸得到緩解,人們將會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投入到災后重建中去。
李雪松表示,從此次地震后得到的財政撥款和社會捐助不難看出,中國的財政收入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最近十幾年里得到了極大的增強,災區重建的物質供應和財政支持都是有保障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各兄弟省份和國際社會的幫助下,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將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相當大的提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