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龍:在市場里面尋求發展
cye.com.cn
時間:2008-6-2 10:19:14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王佳 我來說兩句 |
|
 |
|
企業整合機會
《中國經營報》:很多企業認為奧運會過后未來四年贊助體育的資源將大幅縮水,你怎么看?
馬繼龍:不能說縮水。如果說從一個正常年度來看,中國奧委會的體育營銷資源增長速度是平穩的。我們都拿基數是1來說,上一個周期是1的話,如果說沒有北京奧運會,下一個周期最多是1.1,這是基于我們對往年的分析得出。但是有了北京奧運會,根據目前我們對市場的推測、企業對我們所表示的意向及向他們透露準入門檻后的反應來看,可能是1的4~5倍。所以它不是縮水的。我們不應該拿北京奧運會比。歷屆奧運會的主辦國,包括美國在內,在奧運年都會是一個直線上升,然后馬上下降,它不一樣。因為本國奧運會的品牌價值和它所提供的平臺都是不一樣的。這沒有可比性。
《中國經營報》:目前,我們看到國內很多體育品牌正處在收購與被收購時期。比如李寧在收購了紅雙喜之后,又計劃收購國外一家知名品牌;安踏則出售了自己代理國際運動品牌的渠道公司;中國動向取得了Kappa在日本的經營權,收購了日本Phenix品牌等。你如何看待正在或將要發生的體育品牌的收購與被收購問題?
馬繼龍: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商業行為。作為市場來說,各企業間的并購就是一種資源整合的過程。這種商業行為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經的一個過程,并購的出現證明了中國的體育企業已經開始向規模化、立體化發展。經過一系列的并購重組,很多國內企業在未來幾年很可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迅速尋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不斷充實品牌的文化內涵,做好做大自己的品牌。
《中國經營報》:今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們看到像紅雙喜、泰山等“中國制造”都躋身進入了奧運器械供應商的行列。通過北京奧運會,你認為中國體育用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奧運會是否會促進體育用品的真正成熟?
馬繼龍:肯定是會大大促進,這是毫無問題的。前期已經在充分表現出來了。后面,會有兩個方面的趨向。一是中國舉辦國際單項和綜合賽事的需求,并不因為奧運會的結束而結束,這種需求是長期的,因為它是由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和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體育觀賞的增長需求所決定的。二是奧運會帶來的全民健身的熱潮,改革開放30年老百姓口袋里變得有錢了,有這個錢能夠支持他參加體育運動。
另外由于中國高速發展,使我們的各個城市,包括三線城市,都具備了能夠適應老百姓健身的設施條件,這不像以前了,現在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兩個方面奠定了大家對健身的需求,那么這些需求又支撐了體育用品業還得發展,不發展就滿足不了。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