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國內水泥行業“老二”華新水泥在四川達州的新廠正式開建,這也是華新水泥首次落子四川。之前,國內水泥行業“老大”海螺水泥已經宣布,將分別在四川廣元、達州建廠,而中國建材也表示將入川投資建廠。
巨頭競相入川的背后,是四川災后重建對水泥的巨大需求。業內預計,四川災后重建對水泥的需求量將高達1億噸,川內現有產能無法滿足需求。
巨頭入川爭搶市場
達州是川東傳統的水泥產業基地,在石灰石來源、交通運輸以及市場需求方面具備一系列優勢。華新水泥的新廠位于達州市渠縣,總投資15億元,一期投資6.5億元,設計產能為日產4000噸,預計2009年7月竣工投產,建設工期將比平時提前7個月。
不僅僅是華新水泥,作為國內水泥行業老大,海螺水泥同樣瞄準了四川。地震后,海螺水泥迅速作出反應,宣布將斥資40億~50億元,在四川廣元和達州興建水泥廠。除了廣元和達州外,海螺水泥還計劃在四川其他地區投資。預計兩年后,海螺水泥在四川的產能將增至1200萬噸。
競相入川的還包括中國建材。5月28日,中國建材與成都市政府簽約,計劃在彭州建設兩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據了解,該項目已經進入實地選址階段。除彭州外,中國建材還將在川內其他地區選址。
災后重建水泥需求巨大
數據顯示,2007年四川水泥的總體產量為620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只有25%,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高,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早已列入計劃,但這勢必影響水泥市場的供需格局。
汶川大地震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地震發生后,四川一些大型水泥企業,如拉法基、亞東、雙馬以及利森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企業甚至停產,這將導致川內水泥企業產能大約減少1000萬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