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支付貨款,給了小商品城更多的經營空間。“上游供應商給商戶鋪貨,比如說鋪了價值10元的貨物,商戶在賣掉6元貨物之后,會先支付給供應商2元,剩余的4元再向其他供應商提貨,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樊子光指著身邊的銀行對記者稱,“義烏小商品城內眾多的銀行,別看門面很小,都很有錢。因為,它們大都存滿了小商品城里商戶的延期付款。”延期付款機制,也使得義烏模式沒有資金鏈斷裂的隱憂。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我才會缺錢。”陳平華對記者表示,“那就是上游供應商準備漲價的前夕。”
“比如,供應商準備將一噸貨提價1000元,那我肯定會在提價的前一時刻大量囤貨。”陳平華稱。
由于不愁銷售渠道,在供應商提價前每多囤一噸貨,就意味著相應的利潤。“這時,我會找朋友借錢,以備應急之用。”陳平華稱。
但從目前情況看,延期付款的義烏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原材料上漲已經讓上游供應商的資金緊張,越來越多的供應商要求提高預付款,而客戶方面,要求延后付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一位在小商品城內經營箱包生意的商戶稱,“更主要的是,由于產品價格上漲,我們的利潤空間正在急劇縮水。”
預付款增加、客戶延期付款、利潤空間縮水、產品上漲導致國內需求不旺、而出口形勢沒有轉好的跡象,越來越多的不良因素,也使得小商品城內的經營商戶的資金鏈開始緊張起來。
“商戶的支出主要包括兩塊,費和稅。扣除納稅部分,剩下的主要是店鋪租金、人工和倉儲運輸費用。”一位小商品城的商戶對記者稱,“現在所有東西都在漲價。現在生意不好,費用支出卻在增加,都快做不下去了。”
傳統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事實上,義烏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最大的超市。據統計,即便在小商品城內的每個商鋪只逛上一分鐘,也需要4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所有商鋪逛完一遍。
“除了產品的價格優勢和數量優勢,更重要的是物流優勢。這已經形成一個集群效應。”樊子光稱。“你在這里買了產品,在第二天,就可以通過小商品城遍布全國的物流網絡送到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這也是國內其他小商品市場難以做到的。”
從公開的資料看,小商品城便捷的物流網,可以使國內外的客商在義烏享受到最便捷物流服務。義烏聯托運市場已經在國內25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600多個物流網點。在義烏國際物流中心內,不僅聚集著十多家貨運代理公司和七八家中外船運公司,還擁有近6萬平方米的監管智能倉庫等,從報關到商檢、調度等各個現代物流環節一應俱全。
“另外,我們已經在全國各地輸出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產品。”小商品城集團辦公室負責人對記者稱,“我們已經在黑龍江和成都等地的知名小商品市場內建立了大型的展示中心,當地市場內的商戶或采購商可以直接在展示中心下單。我們還為此特別成立了一個配送中心,可以將小商品城的產品快捷地送到客戶手上。”
但在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經濟觀察員、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看來,從國際視野來看,這一渠道優勢仍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
“義烏已經是一個中國和外國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的平臺,這是義烏最大的優勢。”馬克稱,“但義烏不能繼續只當一個外國人可以找到的中國制造、價格便宜、品質卻較低的出口產品基地。雖然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不能持續地完全依賴這個模式。當前的發展趨勢表明許多中國(和義烏)過去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比如次貸危機和人民幣升值已經使得小商品城的出口狀況在惡化。”
馬克稱,“義烏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的環境,否則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無法保持現在的領先地位。義烏不能只是批發自己生產的產品,更要成為中國的進出口門戶。除此之外,義烏也要努力成為亞洲產品的再出口貿易中心,允許亞洲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義烏市場,提供各項相關服務使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具備更強的銷售吸引力。”
缺乏中西皆通的人才
“為了擴大規模,我最近準備開辦一個五金制造廠,專門生產炊具和廚具。”在小商品城內經營五金生意的王余安對記者稱,“但是有個問題是,我發現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身邊懂經營又可靠的人實在太少。”
義烏小商品城內眾多的商鋪承租人,曾經為小商品城的騰飛立下汗馬功勞,但一旦規模擴大,要“做大做強”生意,這些商戶首先就面臨個人素質的“升級換代”。
在馬克的眼中,小商品城還缺少“對中國市場有經驗同時也可以跟外商溝通交流的優秀市場管理員”。
他稱,“義烏還必須更注意培養一些既能在外企工作又能在中國公司工作的精明的市場管理者,并以此來推動本土市場的發展。隨著義烏的對外開放,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應該成立更多的培訓班、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