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農村創業潛力大
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就位』
本報訊(記者周韌 通訊員李賢明 李偉)土地順利流轉是實現農村創業的重要前提。據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介紹,今年三季度,各涉農區都將在經濟比較發達、勞動力轉移快、土地資源豐富的鄉(鎮、街、場)建立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有條件的村還將建立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
近年,我市加速土地流轉,出臺《農村土地流轉及規模經營管理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市郊已建成25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今年,全市計劃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8萬畝,超過近年累計面積的總和。通過土地流轉,將新增1000畝以上的連片規模經營面積9.2萬畝,占今年土地流轉總面積的45%以上。
截至3月,全市7個涉農區累計流轉土地26.5萬畝,七成以上流轉土地將向優勢產業、高效特色品牌產業集中,已建成茶葛、蘆筍、小龍蝦、快生菜、食用菌等58個千畝級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以規模種植蔬菜為例,千畝以上基地的畝平純利潤達3000元/年,是傳統種植業的4.29倍。
通過土地流轉,農民“一舉三得”:平均每畝耕地獲得流轉費600元/年左右,就近打工年收入近1萬元,流轉后的農戶還可以放心到城鎮從事經營,輕松增收。
上億熱錢追捧特色水產養殖
本報訊(記者周韌 通訊員黃海波 黃芹)市郊特色水產養殖越來越火。據最新統計,僅1至5月,個體工商戶、私人老板等社會資本2000萬元已投入小龍蝦養殖業。今年底,全市小龍蝦養殖面積將達17萬畝,產量突破2.4萬噸,連續兩年居特色水產品首位。
近年,政府引導、科技支撐和市場需求“三力合一”,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入我市特色水產養殖業,形成小龍蝦、河蟹、鱖魚、黃顙魚、鮰魚等水產品開發養殖熱潮。1-5月,全市水產業招商引資額達1億多元,特色水產品投放面積達111.2萬畝,比上年擴大14.2萬畝,占總面積的70%。
洪湖德炎、江蘇海浩、香港高龍等加工龍頭企業紛紛落戶武漢。上半年,全市水產品加工能力達到3萬噸以上,2000余噸加工產品出口美國和歐洲,創匯448萬美元。出口品種主要為小龍蝦和鮰魚,其中,整肢蝦1200噸,龍蝦仁約589噸,鮰魚片約50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