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的物流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信息化系統
近日,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物流管理信息化調研報告正式公布,報告顯示,在提升物流供應鏈效率與競爭力的過程中,物流信息系統不僅發揮著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同時也是供應鏈的中樞神經系統,利用物流供應鏈軟件提升物流運作績效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物流信息化
已達71.3%
調查顯示,71.3%的物流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信息化系統,這一比例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4.8%。在應用物流信息化系統的企業中,華東地區29.6%;華南地區占28.3%;華北地區占17.6%;華中地區和西南地區發展稍弱,分別為14.4%和10.1%。相比起經濟更加發達的沿海地區,內陸的華中、西南地區信息化步伐明顯落后。
此外,在進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業中,約67%的企業依然處于基礎信息化的階段,約28.3%的企業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優化,然而進入高端領域信息化協同階段的企業僅占4.7%。“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層的基礎信息化為主。”本次調研報告的執行機構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專家陳偉對《市場報》記者說。他表示,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占的比例較大。
博科資訊的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專家陳偉認為,我國物流信息行業起步較晚,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有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需求,開始將信息化重點轉移到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上,而這些優化通常集中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幾個環節,比如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眼下正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發揮后發優勢的好時機,將基礎設施、服務平臺與個性化服務3個階段的信息化同時推進,實現跨越式的信息化發展。
小企業重易用,大企業看安全
物流企業對信息系統要求不一
對已建信息系統的企業調查顯示,不同規模的企業,對于物流信息化系統最為看重的因素有所差別:中小型企業最為關注產品的易用性和價格適宜性;大型企業則最為關注開發商的行業應用經驗和系統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