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與IT巨頭
“云計算”既然是未來,那么現在都有哪些企業在部署自己未來的“云計算”市場?認識它們,為我們以后選擇“云計算”服務做做功課。
“云計算”由于是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其成熟度較高,又有大公司推動,因此發展極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軟和Yahoo 等高科技巨頭都是“云計算”的先行者和推動者,甚至有部分公司已基于“云計算”的技術理念獲得了成功,如Salesforce、Facebook、 Youtube、Myspace等。Salesforce做的force.com“云計算”平臺已經為Salesforce帶來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營收。所以,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市場外衣可以看到,“云計算”已經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還在“云端”那遙遠的地方,它已經“落地”給這些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公司、應用“云計算”服務的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受益。
Amazon
Amazon使用的是彈性計算云(EC2)和簡單存儲服務(S3)為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收費的服務項目包括存儲服務器、帶寬、CPU資源以及月租費。月租費與電話月租費類似,存儲服務器、帶寬按容量收費,CPU根據時長(小時)運算量收費。Amazon把“云計算”做成一個大生意沒有花太長的時間:不到兩年時間,Amazon上的注冊開發人員達44萬人,還有為數眾多的企業級用戶。有第三方統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Amazon與“云計算”相關的業務收入已達1億美元。“云計算”是Amazon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Google
Google當數最大的“云計算”的使用者和推動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個地點、超過100萬臺服務器的支撐之上,這些設施的數量正在迅猛增長。Google地球、地圖、Gmail、Docs等也同樣使用了這些基礎設施。采用Google Docs之類的應用,用戶數據會保存在互聯網上的某個位置,可以通過任何一個與互聯網相連的系統十分便利地訪問這些數據。目前,Google已經允許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計算”中通過Google App Engine運行大型并行應用程序。Google值得稱頌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發表學術論文的形式公開其“云計算”三大法寶:GFS、 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國、中國等高校開設如何進行“云計算”編程的課程。
IBM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變游戲規則”的“藍云”計算平臺,為客戶帶來即買即用的“云計算”平臺。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動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復的虛擬化“云計算”軟件,使來自全球的應用可以訪問分布式的大型服務器池。使得數據中心在類似于互聯網的環境下運行計算。IBM正在與17個歐洲組織合作開展“云計算”項目。歐盟提供了1.7億歐元作為部分資金。該計劃名為RESERVOIR,以“無障礙的資源和服務虛擬化”為口號。2008年8月, IBM宣布將投資約4億美元用于其設在北卡羅來納州和日本東京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改造。IBM計劃在2009年在10個國家投資3億美元建13個“云計算”中心。
微軟
微軟緊跟“云計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統。Azure(譯為“藍天”)是繼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軟的又一次顛覆性轉型——通過在互聯網架構上打造新“云計算”平臺,讓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藍天”上。微軟擁有全世界數以億計的Windows用戶桌面和瀏覽器,現在它將它們連接到“藍天”上。Azure 的底層是微軟全球基礎服務系統,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數據中心構成。
Salesforce
Salesforce.com是一家愛爾蘭公司,是軟件即服務廠商的先驅,并成為第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SaaS/云計算”公司,相比之下,微軟的Red Dog Cloud Services和IBM的Blue Cloud(藍云)計劃才剛剛起步。2008年1月, Salesforce.com推出了隨需應變平臺DevForce,Force.com平臺是世界上第一個平臺即服務的應用——PaaS。 Salesforce拋開了讓客戶覺得太過科學性描述的“云計算”,而推出了“商業云”(Business Cloud)的概念。除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Force.com平臺要構建更多更好的應用。開發人員可以用這個平臺建立核心的商業應用,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資源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它的理念是重創新而不重架構,而客戶的生意就在這片云里完成。
現在日本的郵政局網絡已經在Force.com平臺上建立了應用,為40000客戶提供查詢服務,而此功能的設計開發僅僅2個月,這可謂是云計算首個初具規模的成功案例。我們將作專門技術文章介紹Salesforce的force.com“云計算”平臺。
一個“云計算”的應用案例
“云計算”的新穎之處在于它幾乎可以提供無限的廉價存儲和計算能力。紐約一家名為Animoto的創業企業已證明“云計算”的強大能力(引自《紐約時報》)。Animoto允許用戶上傳圖片和音樂,自動生成基于網絡的視頻演講稿,并且能夠與好友分享。該網站目前向注冊用戶提供免費服務。2008年年初,網站每天用戶數約為5000人。4月中旬,由于Facebook用戶開始使用Animoto服務,該網站在三天內的用戶數大幅上升至75萬人。 Animoto聯合創始人Stevie Clifton表示,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的上升,該公司需要將服務器能力提高100倍,但是該網站既沒有資金,也沒有能力建立規模如此巨大的計算能力。因此,該網站與“云計算”服務公司RightScale合作,設計能夠在亞馬遜的網云中使用的應用程序。通過這一舉措,該網站大大提高了計算能力,而費用只有每服務器每小時10美分。這樣的方式也加強創業企業的靈活性。當需求下降時,Animoto只需減少所使用的服務器數量就可以降低服務器支出。
我國“云計算”的發展簡況
在我國,“云計算”發展也非常迅猛。
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建立的中國第一個“云計算”中心投入運營(trouble project);
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國創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國的“云計算”中心——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
2008年11月28日,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與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管委會簽約,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將在東莞松山湖投資2億元建立“云計算”平臺;
中國移動研究院做“云計算”的探索起步較早,已經完成了云計算中心試驗。中移動董事長兼CEO王建宙認為“云計算”和互聯網的移動化是未來發展方向。
2009年,中國萬網和微軟通過全球Go Live項目和Local RDP項目來合作部署服務器虛擬化項目,為未來“云計算”服務器應用打下基礎,并推出未來“云計算”應用的雛形產品卓越-Ⅰ型主機。
目前,這些發展仍在迅速變化當中。
展望
在不遠的未來,企業將生活在對“信息化”需求的“自來水時代”,將告別目前的“挖井吃水”,那是所有的企業者們夢寐以求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