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觀點:有人說到麥當勞、肯德基去吃飯,不僅僅是要就餐,而且還在于體驗一種輕松和感覺,它們向顧客提供快捷、準確的服務,排隊不超過二分鐘,專門為小朋友準備了漂亮的小禮物,服務小姐彬彬有禮,服務周到。餐廳里不僅使用統一造型的餐桌椅,而且光線明亮,餐廳里外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讓人信賴。 而成都小吃給人的感覺卻是恰好相反,大多傳統的成都小吃都比較臟、亂,不僅餐廳的外觀一般都比較陳舊,而且進到餐廳里,地面都比較臟,餐桌上也的情況更不敢恭維,而且大多數店里的服務員都沒有統一的服裝,其中可能有4、50歲的大媽,也可能有20來歲的小姑娘,有時候一些店面里的服務員對顧客的態度還相當差。
但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在京的成都小吃生意都不錯,中午可能從11點忙到下午2點,晚間則會從17:00忙到23:00左右,這是很多快餐廳都難以做到的。尤其是這樣一個就餐環境非常差的餐廳。不過成都小吃的生意雖然普遍不錯,但卻沒能做大做強,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實體。在與國際品牌比較上,沒法跟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這樣的大腕相抗衡;在國內的快餐中餐品牌上,也遠趕不上真功夫、吉野家這樣的牌子,成都小吃還只是一支散兵式的游擊隊。
從兩年前起,我就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一直都準備認真思考和探究一下這個問題,直到最近才抽出時間做了一些觀察和調研,并且搞一個“超明觀察·成都小吃系列”,剖析成都小吃的方方面面,并且對成都小吃的整合提供一些策略思考。這是一個多么好的資源,如果這樣浪費下去,對四川來講,是一種損失。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和就餐體驗,以及同一些成都小吃就餐者的“聊天”,鄧超明從中總結出了一些道理,以求解成都小吃的生意。在鄧超明看來,成都小吃雖然在就餐環境上比較差,服務態度也一般,而且菜品單一,但其生意能夠做起來,主要是源于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就餐需求、開店選址、菜品設置、“成都小吃”的品牌知名度和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主食和菜肴的口味、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缺乏等因素。
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就餐需求
一般到成都小吃就餐的食客在收入水平上都不是很高,消費群體主要由城市白領、大學生、普通工人、民工等組成,其中的城市白領雖然有部分在收入上還不錯,但由于要承擔房貸、教育等多種成本,一般在日常的就餐上不會有太高的要求,基本保持了每天2、30元/人的水平;而后面幾種人群則更不用說了,像大學生群體,大多沒有收入;而普通工作和民工則收入更低,日常的就餐需求非常單一,成都小吃成了可以選擇的就餐場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