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創意為核心的創意產業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年一度創意產業界的盛事,2009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日前再度亮相。此次創意產業周傳遞出了一個信號:2010年世博會不僅帶來持續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可借勢打造我國的創意之都。
金融危機爆發,文化創意產業逆勢而上,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7%,對經濟增長貢獻巨大。日前,國務院正式下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之一,以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動各行業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指出文化創意產業逆市而上的主要原因為:一是滿足群眾心理需要;二是緩解產能過剩的矛盾、擴大內需;三是有助于加強品牌建設。
科技、文化和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三大基石,世博會的舉辦對創意產業正是通過這三方來促進的。世博會是反映人類文明進步歷程的全球性盛會,也是創意產業及其對社會各個領域創新再造的集中展示。每一屆世博會,都離不開創意產業的推動,歷屆世博會上各種創新思想的交流碰撞又給世人以啟迪,激發人類的靈感源泉,推動創意產業邁上新臺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吳志強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薈萃著世界創意產業界的精華和奇葩,是世界創意產業集中展示的一個最佳舞臺,是上海創意產業發展和繁榮百年不遇的最好契機。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全球創意城市網絡。2008年年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中國深圳成為第六個“設計之都”。上海于2009年正式申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利用自身在金融、經濟、貿易和航運方面的綜合優勢,發揮設計和創意對城市第一、二、三產業能級的提升作用,推動中國和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創意產業的發展。
創意產業因其關聯作用和輻射作用,以新的理念和模式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指出,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從范疇來說,涉及藝術、技術、商業三大要素。文化資源要轉化為經濟優勢,在初級階段需要依靠體制和政策的引導,逐步利用市場機制去發展創意產業。
上海炫動卡通副總裁王磊認為,創意產業的產品是可理解的、大眾化、可復制、可發行的,能夠滿足用戶的情感、期待和共鳴,一旦產品帶來上述附加值時,創意就成為商業利潤的關鍵因素。
厲無畏認為,在創意產業被運用到更廣泛的領域的過程中總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創意產業;然后是創意經濟,即擴大創意投入,把創意結果作為生產要素,推動其他領域的經濟創新,文化發展有自我造血功能;第三階段為創意社會,擴大創意溢出效應,實行園區社區互動。
目前,國內創意產業的發展還未超越產業層面。一方面需要通過對創意產業的再投入,以創意設計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可結合旅游休閑、城市規劃等,實現創意園區同社區互動,進行創意全民總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