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江開發綱要 打造長吉圖開放先導區
第1頁: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 第2頁:總體要求 第3頁:加快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 第4頁: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第5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第6頁:促進長吉圖與國內區域聯動 第7頁:推進長吉圖參與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 第8頁:規劃實施保障
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全文)
——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
前言
一、重大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戰略定位
(三)發展目標
三、加快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
(一)優化空間布局
(二)加快產業提升
(三)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四、積極促進長吉圖與國內區域聯動
(一)加強與吉林省其他地區的有機聯動
(二)加強與東北地區的協同互動
(三)推進與其他省區的深度合作
五、大力推進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
(一)加快建設國際大通道暢通工程
(二)積極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
(三)加強環境領域合作
(四)加快國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
(五)加強智力、文化和旅游等領域交流與合作
(六)創新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機制
六、規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強化政策支持
(三)加強監督檢查
前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圖們江區域改革開放,加快提升我國東北地區沿邊開放的水平和質量,依據國務院長期以來關于中國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以及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有關文件精神,并與《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相銜接,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的主要范圍是中國圖們江區域的核心地區,即吉林省范圍內的長春市、吉林市部分區域 和延邊州(簡稱長吉圖),同時輻射我國其他參與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的遼寧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區,并涉及我方與周邊國家合作的相關內容。
規劃期自2009年至2020年。
本規劃是指導中國圖們江區域特別是長吉圖地區合作開發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依據。
一、重大意義
1992年,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倡導下,中、俄、朝、韓、蒙五國共同啟動了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項目。16年來,在合作各方的積極推動下,圖們江區域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方式不斷創新,為進一步推進中國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以及東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長吉圖地區特別是對外合作前沿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開發開放取得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中俄互市貿易區等合作平臺不斷健全,作用進一步凸顯;國際通道建設進展順利,長春-圖們高速公路、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港鐵路全線貫通,口岸功能不斷完善;保障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改善,一批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相繼竣工,有的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我國參與大圖們江區域合作的主體格局初步形成,琿春市與毗鄰地區投資、貿易、旅游和過境運輸等領域有了實質性進展,邊境合作開發與吉林省腹地特別是吉林、長春等地區呈現互動發展態勢。實踐證明,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極大地加快了長吉圖地區的對外開放進程,極大地改善了這一地區的基礎設施環境,極大地提高了這一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極大地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深入推進長吉圖地區開放開發和圖們江區域開發合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圖們江區域合作中的綜合實力,推動合作開發再上新臺階。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圖們江區域已成為我國參與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平臺。牢牢把握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快的大趨勢,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在東北地區加快培育基于圖們江、面向東北亞的開放載體,有利于增強我國參與圖們江區域合作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合作開發的層次;有利于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和優化組合,加強我國與東北亞國家經濟互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進一步營造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
(二)有利于提升沿邊地區的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水平,形成我國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我國圖們江區域與東北亞國家資源稟賦互補性強,經濟技術合作的空間廣闊,加快發展的潛力巨大。以推進長吉圖率先發展為重點,全面推進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有利于為深化沿邊開放探索經驗,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發展形成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有利于挖掘對外開放合作的潛力,形成具有發展活力的新的增長區域,為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促進與支撐作用。
(三)有利于加快沿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人口集中居住地,既沿邊又近海,區位優勢明顯。加快圖們江區域的開發開放,有利于作為前沿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新體制機制,增進民族團結,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密切我國與周邊鄰國的經貿關系,提升開放水平,擴大合作領域,實現興邊富民,構建和諧邊疆。
從當前看,加快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還面臨著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對外運輸道路通而不暢,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腹地與前沿聯動不夠,窗口地區經濟總量不大,體制機制創新不足等。要充分發揮優勢、積極彌補不足,按照長期謀劃、內外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務實操作的基本思路,進一步拓展區域合作的范圍和領域,不斷創新區域合作的模式和機制,著力增強區域合作的活力和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