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大力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能力與水平,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立長效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共治機制,為推動與相鄰省區及東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1.交通。
完善區域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暢通區域對外通道和省際通道為重點,構建南北縱橫、東西貫通、布局合理、銜接順暢、高效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快以長春為核心樞紐的哈大客運專線、長吉客運專線、吉林至圖們等鐵路建設,推進干線擴能改造和連接遼寧、黑龍江兩省的省際支線貫通工程。重點建設高速公路及中心城市環線,形成區域高速公路網,加快國省干線公路、旅游公路建設。適時開展長春龍嘉機場二期、延吉機場遷建論證工作,統籌研究吉林機場復航改造事宜。
2.水利。
按照確保區域內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糧食生產需要,統籌該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及水害防治工作,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防洪抗旱、供水水源、農田水利三大重點工程。加強松花江、圖們江等大江大河和重點城市防洪建設并達到設計防洪標準,加強圖們江界河防護,全面完成區域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實施中部引松供水等重點城市水源工程,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強水源地水土保持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實施大型灌區及重點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努力提高灌區配套率。
3.能源。
優化能源結構,積極推進火電、核電、抽水蓄能電站、生物質發電、風電等重大電源項目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啟動琿春電廠三期、敦化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努力提高區域內能源自給率。加快大中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加快建設長春-吉林天然氣長輸管線,規劃建設吉林-延邊天然氣長輸管線。加大煤炭、油頁巖等資源的地質勘查,建設汪清、農安等大型油頁巖加工基地,做好油頁巖尾礦的綜合利用。
4.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
加強區域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長吉圖區域數字化水平。提升骨干電信傳輸網絡、寬帶接入網絡建設水平,加快第三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下一代互聯網建設。促進區域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建設統一的電子政務、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信息安全保障數據中心,以及公共數據交換中心,實現電子政務網絡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促進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加強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改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5.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按照產業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約、環境友好的原則,積極推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提升改造,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用地集約化。加快區域內城鎮和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廠建設。支持區域內九臺、蛟河、敦化、和龍、汪清和琿春等資源型城市加快轉型。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建立綠色技術支撐體系和節能環保制度。實施長白山天然林保護、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體保護、中部黑土地治理工程,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量,構建生態優良、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生態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