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四:放寬中小城市戶籍限制推動城鎮化
城鎮化在下一步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中將扮演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角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大力拓展發展空間。
“城鎮化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動力。”馮飛說,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1000多萬農民轉化為城里人。穩妥推進城鎮化,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投資增長,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消費擴大,為我國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提供動力。
汪同三指出,城鄉統籌發展是當前解決我國社會面臨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徑。從國情看,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在資源、土地方面更加寬松,也更有利于降低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成本。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
馮飛認為,城鎮戶籍是享受教育、醫療、廉租房等城鎮公共服務的前提。中央的重大舉措,將使農民工在城鄉之間的流動逐步穩定下來,為消費提供較大增長空間,并推動城鄉差距問題的解決和維護社會穩定。
信號五:放寬市場準入深化改革增添發展動力
經濟企穩回升后,經濟增長的動力亟待由政府投資向市場驅動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推進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姚景源分析,當前的經濟增長,90%以上靠投資拉動,而投資中又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必須進行相關領域改革。
“小企業發展極為不足,是我國目前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少、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我國目前每千人擁有企業11個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45個左右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25個左右的水平。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關鍵是要對社會資本投資給予國民待遇。除法律特別規定的外,應允許社會資本以參股等方式進入金融、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基礎和壟斷行業。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放寬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一直以來引人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
“現在是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的好時機。通過價格和財稅杠桿,力促中國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張立群說。
從"保增長"到"促轉變"——中國定調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
7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基調:在中國經濟企穩向好之際,明年經濟增長將重點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
從今年“保增長”為首要任務,到明年“促轉變”為發展重點,政策思路的調整凸顯中國在應對危機中力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更加突顯出來。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要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