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2 貨幣政策微調力道有講究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已經確定,這決定了明年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也將是“萬變不離其宗”。但如何在繼續維持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情況下“管理通脹預期”;又如何在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其中的“微調”之道,格外為市場所關注。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貨幣政策的原則不會發生改變,因此無論在執行中微調的頻率與力度如何,貨幣信貸的環境仍將是適度寬松。而“重點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是微調需要遵循的原則。
央行今年年中即表示將“動態微調”。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盡管新增貸款規模有所下降,但貨幣信貸總體流動性依然寬裕。央行所采取的微調措施,未從根本上改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根基。
盡管金融危機帶來的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我國和世界經濟出現了向好的變化,但經濟的企穩復蘇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支持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不強,因此,政策宜保持連續性。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明年貨幣政策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強調靈活性,微調將在所難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將動用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市場化的手段來調節流動性外,央行也特別強調將對信貸結構進行調整。這種信貸結構的變化,可以理解為貨幣政策微調的一種手段。
今年下半年以來,作為央行最主要微調手段的公開市場操作,活躍度大大提高。數據顯示,央行第三季度共發行央行票據1.3萬億元,開展正回購操作8700億元;同時,7月初重啟1年期央票發行,以優化操作期限結構。
農行戰略管理部總經理胡新智認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政策上動態微調仍將持續,而且頻率、力度都將加強。“當前經濟形勢尚未出現全面好轉,如果經濟好于預期,則公開市場操作適當收緊;低于預期,則適當放松。”
此前,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公開市場操作不能滿足流動性調節的需要時,央行可能會啟動存款準備金率工具。但該工具的運用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轉向。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這或許僅是貨幣政策的一個宣示性作用。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數量工具仍將是明年的主力,他認為明年最多加息一次,也可能根本不加。(記者 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