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4 外貿回暖途中仍有波折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出現了急劇萎縮,貿易摩擦頻發,我國外貿總額也告別了此前連續多年高達20%-30%增長的局面。海關統計顯示,1-11月,我國對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值19640億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09.8億美元,下降18.8%;進口8930.2億美元,下降15.8%。
盡管如此,專家仍稱,我國在全球貿易額下降的情況下,外貿份額還是在不斷擴大的。對于明年的外貿形勢,專家普遍認為增速大概會在10%左右,而其決定因素還是外部市場的恢復程度和相關政策取向。
“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能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說,只要明年外部情況繼續好轉,并且我國的一些政策措施沒有大的變化,能夠繼續保持今年這樣的支持力度,預計明年的進出口貿易增長幅度會在10%左右,出口增長幅度會接近15%。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明年外貿增速的判斷也基本相同,認為明年的增速大概在10%左右。
魯政委說,“外貿完全恢復需要2-3年時間。”他認為,這主要取決于外部市場,“外部市場是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僅取決于外部實體經濟是否已經恢復,也取決于政策的選擇。”
對明年世界經濟形勢,商務部在一份報告中提到,“明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外需難以大幅反彈。”報告稱,主要發達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擴張空間有限,并且主要經濟體失業率可能繼續惡化,消費和投資自主增長難有明顯起色,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受此影響,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需求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回升。
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101起貿易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億美元。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說,中國遭受的貿易摩擦在增多,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而且綠色壁壘使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更為艱巨。隨著世界經濟從衰退走向復蘇,由于各國經濟復蘇進程不一,國際間的政策合作意愿減弱,協調難度加大,處理不好將會影響世界經濟復蘇進程。
此外,專家分析,危機發生后,一些發達國家提出重振制造業,企圖通過擴大出口來緩解國內貿易赤字問題;許多發展中國家可能繼續通過本幣貶值等手段爭奪國際市場。這將使中國在中高端產品領域面對發達國家的直接競爭,在傳統優勢產品領域面對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挑戰。
基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相關部門將明年外貿增長目標定為8%左右,略低于市場預期。這表明,對于恢復中的外貿形勢仍無法過度樂觀。(記者 秦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