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與奇虎360由兩款應用軟件產品引發的紛爭成為互聯網用戶討論的焦點。這場尚未完結的紛爭暴露了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包括競爭規范、用戶權益保護等等。在這些問題中,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值得我們給予高度的重視,因為這場紛爭深刻反映出我國互聯網用戶在隱私保護方面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騰訊與奇虎360的紛爭緣于奇虎360推出的一款保護騰訊QQ用戶隱私的名為“扣扣保鏢”的安全產品被騰訊認為是致騰訊于“死地”的非法產品,因而決定在裝有奇虎360產品的用戶電腦中停止運行QQ應用軟件,并得到奇虎360的一些競爭對手的支持。爭議的雙方都指責對方暗中盜取用戶電腦中的機密信息,但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人們將很難判斷用戶的機密信息是否被盜取以及被誰所盜取。
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尤其是個人機密信息的保護問題一直是全球互聯網業界面臨的一個難題。網絡安全公司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開發相關產品保護用戶電腦的安全,但是,一些合法公司秘密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卻讓廣大互聯網用戶“很受傷”,典型的如谷歌秘密收集用戶信息就曾引起廣泛的爭議。有專家說,如今,收集用戶電腦中的個人信息已經不存在技術問題,關鍵看這些公司是否愿意這樣做。這樣,互聯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就面臨著諸如安全廠商是否有權監控其他合法應用軟件的運行,安全廠商的監控行為怎樣來制約,發生糾紛是否需要第三方技術裁決,政府在監管方面應負的責任等一系列問題。這些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研究和解決。
隨著我國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政府顯然不可能做到監管每一款應用軟件的運行,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行業自律,建立行業內的相互監督和制約機制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之一。如果相互監督和制約被禁止,那么,用戶權益將更加難以得到保障,一些諸如在搜索結果中混入欺詐網站的惡劣行為將更加難以得到遏制。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應當如何規范這種相互監督的行為,包括如何制定合理的爭議解決機制等等。在解決機制方面,國家是否可以考慮建立由國家出資運營的中立技術檢測機構,負責進行相關技術的檢測工作。政府在重視互聯網內容監管的同時,也要重視互聯網應用產品的技術監管,在鼓勵企業創新并樹立良好信譽的同時,更要加大對侵犯用戶隱私行為的處罰力度。
總之,在騰訊和奇虎360的紛爭中,我們應當把保護我國互聯網用戶的長期和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應該看到,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也是互聯網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希望這一事件能夠進一步推動相關措施和制度的完善,促進我國互聯網產業的蓬勃有序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