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報道稱,韓國互聯網在2007年7月實施實名制后,網民個人信息在網絡上被大批量偷竊或泄露。韓國政府8月11日表示將分階段廢除網絡實名制,完善同意搜集個人信息制度等對策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新聞網》8月11日)
近幾年,關于要不要實行網絡實名制的爭議,在我國時不時就會發生一次。每一次,站在支持網絡實名制一方的總要提到韓國,因為在中國媒體眼中,韓國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也是實行得最好的國家。某些媒體說,網絡實名制在韓國已經不存在爭議,獲得了全民擁護。從今天的新聞報道來看,韓國國內關于網絡實名制的真實情況,實際上并不是我們某些媒體報道的那樣。
不可否認,網絡實名制確實有利于減少網上不良信息,促進網民對網絡行為負責。韓國之所以準備廢除網絡實名制,是因為對實名制后的網民個人信息保護沒有萬無一失的辦法。這就告訴我們:政府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能夠確保過得了河,那就堅定不移地推行,如果對過不過得了河還沒有足夠的把握,那不妨等一等、拖一拖,待條件成熟后再實施不遲。
確保網民個人信息安全,韓國政府做不了,我們中國政府做得了嗎?目前,連世界互聯網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也不敢拍著胸脯作保證,也不敢貿然上馬網絡實名制。因此,從目前中國的現實來看,網絡實名制條件還沒有成熟。
實際上,寄望網絡實名制來遏制網絡不良信息與網絡犯罪,本身就是一種幻想。在我們還沒有互聯網的傳統社會,流言、謠言不也是經常出現嗎?各種犯罪行為不也是層出不窮嗎?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正是因為網絡,正是因為網絡的匿名性,才出現了“網絡改變中國”“網絡倒逼改革”的現象。也正是因為網絡的匿名性,其草根性、虛擬性、快捷性、互動性才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聲音才變得更多元了,我們所知道的真相才更多了,我們的參照系才更加豐富了,我們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和權利意識在短期內才有了巨大的飛躍,成為中國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希望。
從另一個方面看,屢屢發生的“跨省追捕”事件,一抓一個準,說明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所謂的網絡匿名制,也并非真的不知道你是“一只貓”,還是“一條狗”,只要你觸犯了法律,要辨認出是你,要找到你,并不是難事。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大肆喧囂要實行網絡實名制,確實沒有必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