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場景中,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互聯網項目的好壞?實話實說,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比如說,今天市值數百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當年叫價百萬元人民幣都沒人要。
雖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總有些趨勢可以談談。去年,我就曾經提出一個“四化”標準,分別是:本地化、移動化、社會化、即時化。當下,我認為,一個互聯網項目只要符合這“四化”,就具備了成功的先決條件。也可以說,這“四化”是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
今年2月,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約翰·杜爾提出了“SoLoMo”這個概念。他把最熱的三個關鍵詞整合到一起:Social(社交)、 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很多潮人都喜歡混搭,SoLoMo就是一個混搭的產物。這個混搭,是個實實在在的寵兒。它混搭了三個最熱門的關鍵詞,混搭了大多數人的面紅耳赤。
今年準備創業的時候,我為什么會選擇移動社交這個領域呢?首先,這個領域符合我去年提出的“四化”觀點,這是一個大方向;其次,也和老外提出的“SoLoMo”概念相吻合。從理論角度看,大方向沒有任何問題。
在移動互聯網風起云涌的大潮中,移動社交有什么優勢呢?換個角度說,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哪個領域會率先成功突破?是手機游戲網游還是PC網游呢?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手機網游市場整體規模只有6億多元,用戶規模也就是2000多萬;再看看中國PC網游,2010年市場營收規模高達 300多億元,用戶規模為3億多。光是看看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就知道,手機網游與PC網游的距離還很遠很遠。
那么,會是電子商務和視頻嗎?我認為,這些領域在短期內都很難,除了移動社交。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社交和移動端的及時性特點最好匹配。
我們每天出門的時候,什么都可能忘記帶,一般不會忘記手機。我最后一次忘記帶手機應該是10年前的事兒了。而手機由于有短信功能,凡是跟手機相結合的功能應用,我們認為都是即時的。
分享一個笑話:某天下午,一個女孩和男上司一起參加會議,會議很無聊,于是男上司就睡著了,并且流著哈喇子(口水),女孩覺得很好玩,就給她男朋友發了一條短信:“我上司在我旁邊睡著了,滿嘴哈喇子!睕]想到她男朋友的手機信號不好,下午三點多發的短信,直到晚上十二點才收到。半夜收到女朋友這樣的短信,這是要出大問題的。
即時性可以解決大問題,以前我們想通過互聯網進行社交活動,但不可能隨時隨地帶著電腦跑。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行業的促進非常大,促使用戶往兩個方向去拓展。
首先是往高端發展。高端人士經常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會議,不可能隨時隨地帶著電腦,以前會受到很多局限,現在有了智能手機,一切都很方便。其次是往低端發展。早期做過wap的朋友都知道,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用戶群體是農民工、學生等,他們在工作、上課的時候不能帶電腦;很多人由于經濟因素沒有電腦,這部分人有了智能手機以后,也要接觸各種各樣的應用。所以說,智能手機讓用戶群體自然地向兩端發展,規模迅速擴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