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反差無處不在。沿途能看到許多穿紗麗的美麗姑娘,行走在到處碎石的破敗公路邊,旁邊也總有穿一身臟兮兮白襯衣、“蓬頭垢面”的漢子與她們打招呼;擁堵不堪、車流混亂的公路上,出租車一路左奔右突,卻會輕輕繞過一條在路中央悠閑曬太陽的野狗;大概是因為宗教的原因,即便生活水平不高、每天都為生計發愁的家庭,在路邊搭上棚子,一家人也都會常常面帶微笑,映射出心里的平安喜樂;常常有讓人驚艷的風景從車窗邊一閃而過,即便在繁華的新德里,樹林美景也并沒有因為鋼鐵森林的入侵而消失,可就在這樣的和諧中,即便在最高檔的酒店,你也不能用洗手臺的自來水刷牙,否則恐怕有得病之虞。
在這個貧富差距比中國更為嚴重的國家,富裕與貧窮的差距更是超出人想象。在貧民窟里,你只能在成堆的垃圾山中看到一些窟窿,依稀分辨出那是人們居住的場所;可是在所謂富人區,一棟簡單的公寓租金,每個月就需要近2萬元人民幣,吃住的消費并不比中國一線城市低,反而更高一些。
這也反映在IT互聯網上。印度的互聯網用戶據說約為1億,可在印度問了許多人,大都認為實際上可能只有六七千萬,為什么這么少?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對印度中等收入的人來說,買一臺電腦,大概需要鉚足全力攢半年的錢。可與此同時,11.5億的人口優勢在手機端卻彰顯無疑,到2011年,印度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5億,預計到2013年更是達到7億,如果不從中國人的立場出發,這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基數。
一個讓許多外國人難以忍受的國家,同時卻又是一個極具希望與活力的市場。當我們走進某個寫字樓,堪堪擠進一個塞滿人的電梯,只聽“啪嚓”兩聲,電梯猛然故障下滑,最后只能從半開的鐵門間狼狽爬了出來,這時候,旁邊忽然有個陌生的印度人和藹地對我們說:“歡迎來到印度。”
貧窮天堂
歡迎來到印度!歡迎來到這個在未來兩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就將達到1億的國家,這個在未來3年數據業務流量將增長10倍之巨的國家,這個只需要花費大約20元人民幣就能享受每月2GB高速流量的國家。
雖然GDP只有中國的一半,大部分人并不富裕,基礎建設也相當不完備,但對移動互聯網來說,這里就是天堂。
上面所列舉的數字雖然重要,卻不是如此形容印度的最主要原因。
“印度的土地都是私有化的,每一棟民居的土地一般都屬于戶主,長期形成的土地與房屋分布比較雜亂,因此對任何電信運營商來說,電話線和基站的部署成本都非常高。”Quikr移動副總裁Anand P. Desai說。Quikr是一家印度本地的電子商務網站,對當前的網絡環境非常了解。
因為“最后一公里”很難部署到位,印度的私人電話用戶和有線電視用戶數量難以提升,一來支持的地區不算廣泛,二來裝電話的成本相對普通家庭收入而言太高。
電話用戶沒有發展起來,直接導致了印度從撥號上網到有線寬帶都不普及,再加上PC不是人人都買得起,使得印度在傳統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較慢。
傳統互聯網根基不深產生了兩個最為直接的影響。其一,當不需要層層布線的移動網絡開始興起,其覆蓋程度迅速提升,再加上手機比電腦便宜,用戶數在很短時間內快速上升,超過PC用戶已是必然。與美國甚至中國從電話、固定寬帶到移動網絡“按部就班”的發展軌跡不同,當移動互聯網出現并規模化之后,它在印度所產生的力量迅速對之前的幾個步驟形成了迭代效用。“面向未來,可以說,印度的互聯網就是移動互聯網。”
另一個影響,則在于過去10年,印度并沒有充沛的土壤培育出如中國百度、騰訊這樣強大的互聯網公司,互聯網競爭并不激烈,這樣的環境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迅速催生出一大批新互聯網公司,它們沒有“天敵”。
與此同時,在移動通信行業印度一直以來是“小政府”狀態,政府權力不大,在運營商環節因而存在充分的競爭。整個印度有多達14家運營商,為了招徠用戶,他們更加商業化,而且幾乎都在“微利運營”。我們的印度司機所使用的手機是一款山寨的三卡三待機,同時接入3個運營商,這樣反而能更確保他的使用體驗,也更為經濟劃算。
上游的分散競爭,使得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天生就具備足夠的話語權,也更容易獲得通信鏈條中最大的價值。有些事情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印度,移動互聯網產品可以直接與運營商進行流量收入的分成,因為它們激發用戶使用移動網絡,幫運營商獲得了用戶、提高了流量收入。
雖然印度手機用戶的整體ARPU值不高,甚至有許多人每次充話費都只充10印度盧比(相當于人民幣1元多),但無論是用戶基數還是產業鏈條的狀況,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都是極大的利好。
過去10年,印度互聯網相對滯后的發展為移動互聯網預留出了大片的市場,在這個迅速成長、GDP每年增長超過8%的自由經濟國家,這一切都使得它的發展具備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