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去
到2013年,印度光3G手機用戶就會達到1.3億,這已經相當于許多國家的總人口數。雖然印度的平均硬件水平比中國差一個檔次,且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但回想2007年時的中國,這些似乎都不成為問題。
如果從未來回過頭看,這或許使得UC優視在印度設立分公司具有了更大意義,因為市場現狀擺在那里,UC只是搶到了頭籌,一定會有更多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看到它、進入它。
UC在印度目前只有一個產品,那當然就是UC手機瀏覽器,可它已經獲得了1000多萬用戶,以及超過20%的市場占有率。
如果說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呈現兩極分布,一邊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用戶為代表,一邊以大量的經濟不發達地區用戶和低端用戶為代表,則印度在后一端上,幾乎是中國的翻版。
印度手機市場上有大量的山寨機,Made in China;再往上則是華為、中興手機,中端三星和黑莓拓展迅速,而高端相對較小,iPhone和高端塞班、Android機為主。除了復雜的終端狀況之外,印度雖然運營商資費較低,但與此同時從語音到網絡狀況也很一般,掉線率和網絡擁塞率都很嚴重——有時候不得不讓人感嘆,印度用戶的容忍度真高。
這些Cye狀況使得在中國經歷過相似階段的UC具有了更高的適應力。“運營商更市場化,他們對能帶來收入、幫助投資和獲得用戶的合作伙伴都很有興趣!盪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說:“尤其是印度移動互聯網目前已經很擁堵,如果未來3年再漲10倍更會不堪重負。所以如果夸張點說,當他們看到UC瀏覽器能大幅降低流量,幾乎是兩眼放光的!
還有一個利好,則是諾基亞成長伙伴基金(NGP)。NGP是UC的投資者,與此同時也是在印度占有相當話語權和知名度的投資機構,在它的幫助之下,UC在還沒在印度設點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500個合作伙伴。同時,華為和中興在印度市場的發展,也已經在印度業界培養了“中國公司有技術”的印象!拔覀冊谥袊洑v了從小到大的發展階段,可到了印度,在別人眼中我們一開始就是強大的!庇嵊栏Uf。
其實不僅UC如此,有很多中國本土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又何嘗不是呢?印度當前的市場環境對大部分在激烈的競爭中、在長期服務用戶的經驗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公司來說,并不構成水土不服的困難。
中國一夜之間可以出現100個手機即時通信軟件,1000個團購網站,與中國互聯網中資本、公司、競爭都高度密集的“三高”現狀相比,這個市場上鏈條的分散、用戶所處的階段、產業的競爭狀況,無一不是利好。
在俞永福眼中,如果說過去10年的互聯網格局是“中國企業的中國市場,美國企業的全球市場”,則下一個十年,將變成“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共同的全球市場”。對日益強大的中國互聯網勢力來說,“走出去”不僅是業務發展需要,更是下一階段必然的戰略選擇。
問題在于,往哪兒走,怎么走?
中國公司在海外拓展,華為的模式是以自身完整品牌為主,整個公司全盤向外擴張;聯想則用收購、兼容的方式一邊吸收一邊成長;而騰訊一邊投資,一邊提供技術,采用有限布局的方式。而這三種方式,無一不是最重視發展中國家,那些比中國現狀“慢半拍”的市場。
中國互聯網公司有可能成為下一代中國公司“出!钡拇恚瑢σ呀浻辛讼喈敺e累的公司,到底是選擇像日本、美國這樣已經很成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慢慢前進的市場,還是選擇能用沖鋒的方式以最快速度獲得大片陣地的市場,答案不言自明。
到印度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