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互聯網充滿了機會,但不論是對于創業者還是守業者,留給的犯錯機會并不多。很多時候,一時走眼或者是慢了半拍,機會就會絕塵而去。比如,當年周鴻祎的3721與百度相比,只在其上不在其下;比如搜狐微博只比新浪微博晚了半拍,卻導致如今的緊趕慢趕;比如易趣網當年若是也能實施免費策略,淘寶網是否還能有今日的獨步江湖都很難說……
顯然,自己錯誤的另一面就是別人的正確。作為互聯網的鼻祖,雅虎開創了搜索及門戶的商業模式。時至今日回頭梳理,可以說雅虎誕生至今,做過兩件最重要的正確的事,但是不正確的事情卻做了很多,以至于導致今天的舉步維艱、四面楚歌。
第一件正確的事情是雅虎的成立。盡管把出生這個事也列為正確的事有點矯情,但是鑒于雅虎至今17年的歷史中,值得彪炳的正確的大事不多,而且雅虎的誕生的確是全球互聯網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因此值得一說。
1994年1月,尚在斯坦福上學的楊致遠與大衛·菲洛一起創辦了一個小網站“杰瑞的互聯網指南”(杰瑞是楊致遠的英文名)。網站設立之初,楊致遠為了能夠快速找到自己常用的網站,將那些網站匯集在一起并分門別類,放到了自己的小網站上。這個模式,類似于現在的導航網站。令楊致遠和大衛沒有想到的事情是,這個小網站因為可以滿足用戶“省事”的需求,大受歡迎,流量飆升。3個月后,網站更名為雅虎。雅虎借鑒了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通過流量來吸引廣告。這個盈利模式至今依舊被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所采用。
1996年4月12日,雅虎在納斯達克上市,IPO價格為13美元。2000年1月3日,雅虎股價沖至237.5美元,市值達到1280億美元,雅虎和楊致遠成為了美國的神話。
第二件正確的事情是收購阿里巴巴。2005年8月,雅虎以10美元外加雅虎中國的代價,獲得了阿里巴巴約40%的股權。彼時,阿里巴巴宣稱收購了雅虎中國。不過,對于這個股權鏈條,到底是阿里巴巴收購了雅虎中國,還是雅虎收購了阿里巴巴,在當時可謂是莫衷一是。不過,不論怎樣,今天看來,這筆交易都是雅虎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投資,目前,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權的市值已經超過了其自身市值的一半,成為雅虎最大的資產。換言之,如果沒有這部分股權,也就意味著雅虎失去了半壁江山。
對馬云而言,盡管當時高比例出讓了股權,但是也的確獲得了彌足珍貴的發展機會,如果沒有當初那10億美金的“解渴”,阿里巴巴能否活到今天也還是兩說,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恐怕也要落后若干年。馬云也承認,如果沒有雅虎,阿里巴巴的互聯網事業就無法起步。
中國自古講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如今阿里即便拿出100多億美元回報,也并非大數。畢竟10億美金6年時間回報率10倍,從VC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回報率也并不算高。
但是,值得稱道的正確的事情也就僅僅上述兩件,余下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和遺憾:
一、忌憚微軟放棄技術路線。上世紀90年代,雅虎是互聯網的領袖,而微軟則是IT業的領袖。在業內人士看來,以楊致遠的性格,或許是出于對微軟的忌憚,雅虎一直恪守著業務領域的邊界,盡心的打造自己的媒體屬性,而避免與微軟正面接觸。楊致遠這么做似乎也有他的理由,那個時代,敢于與微軟叫板的企業,非死即傷。雅虎發家的貴人——網景瀏覽器,就死于微軟之手。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微軟并未無懈可擊,在微軟的陰云下,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Groupon等大量IT、互聯網公司都已崛起,足以和微軟分庭抗禮。反倒是一直避免與微軟交火的雅虎,在2008年一度成為微軟收購的對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