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搜索市場缺乏遠見放走谷歌。1998年,如今風光無二的Google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為雅虎提供搜索服務的小公司。當時的創始人佩奇和布林曾經希望將Google出售給雅虎,但是遭到了拒絕,楊致遠根本沒把這個1998年才成立的小弟弟放在眼里。不過,2000年6月,雅虎更換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服務供應商Inktomi,轉用當時已小有名氣的Google。這一決定使Google一舉迎來了青春期,為最終成為雅虎的對手埋下了伏筆。當然,此后Google也曾在中國犯過這樣的錯誤,并成就了百度,那是后話。
2002年8月,雅虎向Google提出,欲以30億美元收購后者。但是,風水輪流轉,這次是Google拒絕了雅虎,雅虎只能返回頭去收購曾經拋棄的合作伙伴Inktomi,打造自己的搜索技術團隊。2004年2月,雅虎棄用Google,上線自有的搜索技術。但已為時太晚,雅虎在技術上已無法同Google抗衡。
三、不敢放權氣走周鴻祎。2004年,3721搜索引擎創始人周鴻祎將公司出售給雅虎,并出任雅虎中國總經理。此前,已經落地中國多年的雅虎中國,市場表現一直乏善可陳、溫溫吞吞而被視為“病貓”,只能跟在新浪、搜狐等四大門戶之后拾些牙慧。周鴻祎“狼性”的調教下,雅虎中國快速開發出搜索引擎“一搜”和雅虎助手等多個產品,上升勢頭迅猛。可惜不久后,雙方因屢屢沖突而導致最終分手,周鴻祎帶隊離開。盡管當時周鴻祎對楊致遠怨恨有加,但是時至今日,周也應該感謝楊致遠,沒有當初的負氣出走,怎會有今天叱咤風云的奇虎360?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當初雅虎楊致遠能把周鴻祎用好,此后再稍微多加一些資金,收購阿里巴巴集團,那么,今天的雅虎就將有周鴻祎和馬云兩大悍將坐鎮中國互聯網市場,那將該是何等風光!
四、當斷不斷錯過微軟收購。2008年,面對日漸式微的雅虎,微軟、美國在線、新聞集團,都曾考慮收購并改造雅虎,微軟還一度報出近446億美元的明確報價。但是,楊致遠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尤其是Google隨后也伸出橄欖枝后,雅虎更是不知所措。最終,幾方都放棄了對雅虎的收購。經此一役,雅虎人才大量流失。3年之后,市值也從當年的446億美元縮水至目前200億美元,且要重新面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收購。
沉舟側畔千帆過,雅虎錯過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電子商務、社交網站、網絡視頻等等,這些后續的機會,雅虎一個都沒有抓住,這絕非偶然。
總結雅虎失敗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以筆者認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猶豫”,而且,有了前面的猶豫,更會導致后面的猶豫。猶豫來猶豫去,最終,連猶豫的機會都沒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