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鋪天蓋地的各種色拉油、調和油等食用油品種在廣泛宣傳下攻占了大片的食用油市場,成為了湖北人食用油的主體。但往十幾年前算去,湖北原來是菜籽油的天下。
梁紅星介紹,1998年之前,湖北省的菜籽油消費占全省油脂消費的90%,后以每年10%的速度遞減,到2009年菜籽油消費僅占全省油脂消費的2%不到,只剩下農村地區有農民自己家榨油吃,而城市全部食用調和油和轉基因大豆油。與此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外地,幾年前安徽、湖南、江蘇、上海地區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吃菜籽油,后因推廣不夠、缺乏品牌,市場逐年被擠占,曾為百姓下廚第一用油的菜籽油無奈被迫下席,超市難尋、主婦不愛。
與菜籽油不同,伴隨著食用油品牌的推廣,玉米和花生的命運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巨變。2009年之前的20年,玉米油都是低端用油,價格十分便宜,近幾年廣告里大力宣傳玉米油降血壓血脂,消費市場激增,09年一噸玉米油成本價比菜籽油便宜1000多元,到了 2011年價格已經超過了菜籽油。幾年前花生的成本價與菜籽差不多,花生油做出了品牌之后,花生每年的種植面積都大幅增加,年產量從50萬噸上升到400多萬噸,花生油的年產量也從20萬噸漲到200萬噸。品牌培育了消費,黃河以北的地區現在都吃花生油,因為需求量大、生產廠家多、原料爭奪激烈,花生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由1.5元一斤一度達到了7元一斤。與身價倍增的玉米油和花生油相比,菜籽油相形見絀,始終停留在一塊多一斤的水平,農民雖然種了好的油菜品種,可賣不出價錢,紛紛改種其他作物,企業也不愿意推廣,可謂“爹不疼娘不愛”,優質不能優價。
收復失地
湖北的雙低油菜早在1975年就納入了國家產業規劃,受重視程度很高,三十多年來湖北的歷任省長、省委書記都簽署了各種文件,把雙低油菜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的新增長點進行大力推廣,但因為政策不集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湖北的油菜產品遲遲無法建立起叫得響的品牌。
2010年,政府的政策開始集中,提出從2011年開始,省財政廳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雙低油菜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植雙低油菜產業的研發、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品牌創建、市場培育。
對于油菜產業現在受到的特別關注,黃鳳洪拍手叫好:“調和油把人們‘調’得暈頭轉向,棕櫚油由工業用油轉身上到百姓餐桌,這種狀況不改變將后患無窮!”他認為,發展湖北油菜產業是戰略的需求。中國去年食用油消費2600萬噸,其中進口食用油占60%多,自給率很低,進口的棕櫚油和轉基因大豆油構成了數量與質量安全的雙重隱患。
油菜是中國第一大食用油源,也是最有潛力的油料作物。湖北的棉花沒有新疆好,水稻比不過東北,小麥遜于河北、山東,唯獨油菜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雙低油菜品種種植中有肥地的功效,收割后可以再種水稻,每畝地可以為農民增加200多元的收益,適宜開展復合型農業。
現階段湖北已經推行了“湖北優質菜籽油暨油菜產業化戰略聯盟”戰略,湖北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中糧祥瑞糧油工業(荊門)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結為湖北省油菜產業化戰略聯盟企業,旨在推動企業由單一初級加工向品牌化過度,通過推出純菜籽油產品來培育公共消費,實現價格統一,優質優價。
“菜籽油的營養價值是食用油中最高的,現在是港澳臺地區、日韓、歐美的主要食用油品種,也是未來中國食用油消費的主體。在中國就是因為沒有推廣、沒有品牌才導致菜籽油的消費市場做不大,現在的消費者買油都是看牌子,打造品牌至關重要。”梁紅星說。
聯盟企業生產的菜籽油按政府統一指導價格進入市場,使湖北省菜籽油在市場上形成整體的品牌價格優勢;政府優先推薦聯盟企業的優質菜籽油進入省內各大中型超市、對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相關項目予以優先支持。政府為聯盟企業提供專項資金,用于補貼企業的相關設備配置、原料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宣傳和市場開拓等。
企業聯盟策略現已收到成效,09年武漢的超市內還沒有菜籽油,到現在已經有20多個湖北的菜籽油品種,奧星菜籽油的月銷售額也由09年初進武漢超市時的8萬元到現已經過千萬。隨著菜籽油市場的拓展和價格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本土和外省企業也開始跟進,消費市場氛圍逐步攪熱,油菜的種植面積、產量、價格都有所提高。
梁紅星坦言:“全國已經有幾百個菜籽油品牌,區域性品牌很多,但都處于整合階段,全國知名的菜籽油品牌還沒有出現。”除湖北外,奧星的菜籽油已經進入了四川、陜西、貴州、內蒙古等地,2010年要繼續向北京、上海進軍。
湖北省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馮中朝指出,湖北油菜只要能充分發掘土地潛力,增加播種面積,使單產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并以品牌為導向,培植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突破性發展副產品精深加工,全省油菜種植產值可達200億元,加工產值1050億元,油菜產業總產值1250億元,可以形成千億元的大產業。
連續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油菜生產作為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供給的戰略性措施來抓,政府已經啟動了油料產業的振興計劃,對油菜實行良種補貼,并對“油菜大縣”實行了獎勵。從2011年起,湖北省財政廳每年拿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雙低油菜產業的發展,每年還從中央下撥的油料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30%以上的資金支持雙低油菜品牌開發工作的統一供種工作。省政府要求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推動雙低油菜產業的快速發展,把湖北雙低菜籽油品牌打造成為湖北農業農產品加工的模板范例,充分發揮湖北油菜產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比較優勢,并要求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雙低菜籽油的保健功能、社會各界支持油菜籽加工企業、積極將菜籽油引進大型連鎖超市,實現農超對接。
隨著湖北菜籽油品牌開始收復失地,油菜產業鏈的一部分薄弱環節得到了加強,但目前看來,千億產業的目標達成仍任重而道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