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美國著名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提交了IPO申請,擬融資50億美元,這成為全球最大的一次互聯網融資行為,也標志著facebook正式成為全球互聯網的下一代領軍者。從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出,廣告收入仍然是其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高達8.45億的月活躍用戶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掌控了互聯網的入口并構建了巨大的流量分發平臺,從而為facebook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可見,雖然全球互聯網已經發展了將近20年的時間,但最基本的競爭仍然是對于流量和用戶的爭奪。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同樣的爭奪也在進行中,只不過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正在以不同的產品形態表現出來,那就是互聯網基礎應用客戶端。
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使用習慣更加直接,習慣通過不同的客戶端來完成各種應用,這也使得中國正在成為客戶端廠商的沃土。例如,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正是依靠一款即時通訊客戶端QQ崛起的。近些年來,客戶端廠商又迎來了再一次的發展高潮,出現了以搜狗輸入法、迅雷下載、暴風影音、360安全衛士等不同應用的客戶端,他們均占據了中國互聯網入口的關鍵位置,并發展了數以億計的用戶。
當然,他們在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根據易觀國際的統計數據,在中國PC互聯網的流量當中,來自客戶端(不含瀏覽器)的流量已經占據了20%的比例,占據了核心位置。而在移動互聯網當中,應用商店更是占據了主導的位置,客戶端在流量中所占的比例只高不低。在市值排名前十名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中,就有兩家是客戶端軟件公司(騰訊、奇虎360),它們的市值占到了前十名總市值的39%。
在所有的互聯網客戶端當中,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產品,那就是瀏覽器。瀏覽器占據了用戶接入互聯網的第一界面,它既是客戶端,又能夠直接內嵌云服務,在“云”和“端”之間起到了最為重要的橋梁作用。而且,瀏覽器本身也能夠通過網址導航、內嵌搜索框和工具條、應用開放平臺等方式將流量變現。因此,通過客戶端抓住用戶,然后通過云服務變現的“云+端”模式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主流模式。
在這一波客戶端的大潮中,搜狗和奇虎360等公司抓住了市場機遇。2月6日,搜狗發布了一份喜人的財報:2011年第四季度,搜狗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48%;2011年全年的營收為6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8%。連續6個季度,搜狗營收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7.5%,如此高速的持續增長,即使是當年的百度也沒有做到。
分析搜狗等公司高速增長的原因,均在于客戶端戰略的成功:除了騰訊的QQ之外,360安全衛士、搜狗輸入法分列中國第二第三大客戶端,這也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從而為實現流量的分發和變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以奇虎360和搜狗為首的各家客戶端廠商均掌控了巨大的流量基礎,但是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經營閉環,還需要一個流量分發和變現的完美商業模式,這就取決于各家客戶端廠商的云服務能力了。瀏覽器本身能夠完成部分的功能,例如網址導航就給奇虎360帶來了良好的收益。但是,更加完美的商業模式還是搜索,它能夠將互聯網用戶瀏覽信息的需求與廣大中小企業的營銷需求直接匹配。由于搜索的投資收益率(ROI)很高,因此非常受中小企業的歡迎,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即使是目前占據了搜索市場第一位置的百度,其中小企業客戶的數量也沒有超過中國中小企業數量的5%。
不過,搜索要取得高速增長,首先需要客戶端的海量用戶作為基礎。搜狗搜索的增長也說明了這一點。根據互聯網研究機構CNZZ的統計,2010年12月搜狗搜索的用戶使用率只有4.34%,而到了2011年9月份就增長到6.47%,2012年1月份更是達到10.45%的新高。搜狗搜索的高速增長,正是建立在3億多的搜狗輸入法用戶和1億多的搜狗瀏覽器用戶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基礎應用客戶端-瀏覽器-搜索”這種“三級火箭”的商業模式,是目前中國互聯網最成熟也最有效的商業模式。中國各大互聯網巨頭,均不約而同地進行布局,如騰訊和百度正在加緊推出輸入法和瀏覽器,阿里巴巴在試水搜索。可以預見,未來中國互聯網市場上,對于客戶端和搜索的爭奪將會越來越激烈,這個領域也最有可能出現新的互聯網巨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