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難敵運營商
2011年末,三大運營商成功搭上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車:中國移動旗下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旗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旗下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均獲得了移動電話支付和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翼支付和沃易付還獲得了固定電話支付的許可。
一方面,電子渠道業務模式是電信交費手段的必然趨勢。幾年前,電信運營商就通過鋪設實體營業網點進行市場擴張的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越發顯得不劃算。這時,各家電信運營商的“網上營業廳”開始展現在人們眼前。運營商將業務服務模式搬到網上,使每一臺能上網的電腦都能為其營業網點,運營成本驟減,這是一筆精明的賬。網上營業廳作為電子渠道的標志被三大運營商提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
但網上營業廳不是電信運營商的獨角戲,無論是聯通的全國網上營業廳,還是移動、電信按地區設的分公司網上營業廳,都離不開支付寶、易寶支付等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積極助陣。
在移動支付標準方面,中國移動曾與銀聯斗法。銀聯推13.56MHz頻率標準,中國移動則自主開發2.4GHz頻率。憑借支付與生俱來的金融業務屬性,并背靠央行,政策實力很強的銀聯一度讓中國移動如骨鯁在喉,加之運營商內部不齊心,中國聯通拆臺中國移動,致使電信運營商在移動支付標準陷入被動局面。
在爭奪移動支付標準失利后,中國移動也曾在2010年通過以398億元人民幣現金入股浦發銀行的形式,想要曲線入主移動支付。中國移動通過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中國移動意在憑此進軍手機支付領域,拓展移動金融業務。
“從企業獲牌的業務類型上看,央行充分肯定了三大運營商在移動電話支付方面的優勢和所作的探索,但此業務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鋪開。”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經理張維華表示,從國內目前情況來看,到2011年10月份,中國已經擁有了超過9.6億的手機用戶,3G用戶達到了1.1億。手機上網用戶超過3億,我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具備了高速增長的客觀條件。基于各方擁有的獨特資源,移動支付市場將出現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支付廠商和終端廠商的合作、銀行和運營商的合作、銀聯和運營商的合作、支付產業聯盟等等。
運營商支付牌照獲批,以及移動終端的日漸普及,將對移動支付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其實,早在前兩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時,三大電信運營商就提交了申請資料。北京賽迪創新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決策事業部總經理表示,由于運營商在支付細分領域具備先天優勢,這些優勢足以使其形成行業壟斷地位,所以才遲遲未獲批。如今,支付寶、快錢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經發展較為成熟,電信運營商作為行業新進入者,其支付公司起步較晚,在軟硬件及對自身第三方支付產品盈利模式、資源投入調配等方面的考慮還不夠周全。加上目前支付寶、銀聯等成熟企業已強勢介入運營商看好的移動支付領域,運營商未來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開展業務創新將成為其重點考慮的問題。
不過,雖然運營商在進軍支付領域的道路上不可能暢通無阻,將面臨傳統支付企業的競爭,但是運營商獲批牌照將極大地推動移動支付發展,而銀行只能對移動支付的市場望洋興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