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隨著近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具有強大消費力的“中產階層”和一些高端消費人群已經初步形成,從國內外的零售數據來看已驗證了這一事實。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采購能力已經超越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等歷史上最富有的消費群體。從國內消費領域看,教育和醫療服務還處在成長的早期,具有扎實的后勁。從這些眼花繚亂的消費市場的演變過程看,龐大的中國國內市場正在上演一些不可忽視的變化。無論跨國公司還是本土企業,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這些變化,將很難在新一輪的中國內需市場競爭中獲勝。有鑒于此,本期“管理答疑”我們介紹中國消費市場的趨勢,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見解
消費品結構的升級換代
幾乎在所有的消費品領域,中國市場都已經擺脫了“買不到”或“很難買得到”的局面。根據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的數據,從2006年到2011年中期,國內“首次購買者”占比逐年按7%~8%的速度下降,盡管整體的消費額度在持續增長。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背后的改變是對同類產品在質量、檔次、品牌、可靠性等“高質量”、“高美譽度”、“高性價比”方面的追求。這也就是我們在市場營銷中常常講的“更新換代”(trading up)。典型的例子,是電視機從模擬到數字平板和超薄電視的過渡,已經不遵守傳統的按收入做市場細分的規律,因為技術演進速度之快和老百姓收入上升的速度,都形成了一個相對“低成本”的更新換代過程。手機產品、電腦產品也是如此,“智能手機”的概念終將消亡,因為從趨勢看,絕大多數消費者使用的將是智能機。因此,在新一輪的消費市場中,廠家必須重視“替換品市場”(replacement market) 的研究和開發。國外的大品牌廠家更需要重視這個問題,現今的中國的消費者已經不是20年前的消費者,他們不是在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消費過程,而是一個“更新換代”、“求新求異”的過程。當然,這個變化也是有市場細分的,比如最近汽車品牌凱美瑞全新換代,廣汽豐田開創性地推出旗艦、運動和混合動力三大車系,分別被命名為“凱美瑞”、“凱美瑞·駿瑞”、“凱美瑞·尊瑞”。
消費群體結構的復雜化
泛太平管理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用的“白領”、“高端人群”、“發燒友”等定義購買者的習慣做法,已經很難有清晰的邊界。比如,“白領”中出現了“務實、節儉”類的投資型白領、“快樂、享受”類的消費型白領、“供房養車、樂居”類的事業型白領。從他們每月和每年的消費清單看,購買的產品種類和頻次都十分不同。這與過去對“白領”群體的認識有很大出入。
另外一個例子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老年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為1.776億,占人口總數的13.26%。中國既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2000年至2010年,中國老年人口增加了5,000萬,平均每年增加500萬,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了3.3個百分點,遠遠超過1%的世界老年人口比例增速。中國老年人擁有不少積蓄,潛在購買力較強;老年人在醫療保健、食品、服裝、旅游、娛樂、養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老年人的價值觀、消費觀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其消費需求正在向高層次、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花錢買健康、買年輕、買舒適、買享受、買方便正成為生活追求。
因此,企業家、企業領導者必須對消費市場中客戶的結構演變高度重視,那種過于簡單化地躺在MBA教科書上的“市場細分”理論,容易讓你好的研發拿不出拳頭產品、好的產品賣不出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