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能源網與互聯網建構智慧基因
電力通信網系統、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系統和調度自動化系統被合稱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三大支柱。十多年來,互聯網一往無前地整合了電話網絡、視頻網絡、商業網絡、資料網絡、社交網絡等業務,但是,面對巨大的能源網絡,所向披靡的互聯網也只能望而卻步。
原因有三,其一、互聯網是一個主要營運非主權性資產的網絡,IP地址可以隨機配置,它的域名管理體系和根服務器可以實現集中管理;能源網是一個運營公用性、特許性資產的網絡, IP地址需要可信化、固定的碼址,一個用戶的能源消費量不能隨機轉移到另外一個用戶的賬單中,它的域名管理體系和根服務器必須能夠包容現有能源系統內部信息碼址資源,實現分布式管理。因此,能源網絡運轉不可能在現有的13個根服務器為基礎的域名解析系統上運行,它有自身的安全和組織模式要求;其二、IPv4地址容量難以滿足能源網絡的需求;其三、能源網絡需要支持從服務端發起的通訊要求,實現雙向通訊。
為此,2010年6月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委員會智能電網戰略工作組發表的《智能電網標準的路線圖報告》首次定義了電網的智能化要求,即互操作性和安全性。關于互操作性,這個報告認為,“兩個或更多系統及其組件可以互相交換信息并可以使用交換后信息的能力”;并且提出“所有組件之間的高度互操作性通信是智能電網的主要目標”。這個報告設計了智能電網使用之中的通信要求,即IEC62357架構。這個標準包括系統間通信和子系統通信所使用的語義數據模型和服務協議。因此,與互聯網相比,在體系設計上,智能化能源網,簡稱智能網,是獨立的網絡,它們與互聯網的關系是并列網絡。
能源網與互聯網的區別也是它們可以聯合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發現兩者之間內在的一致性,即:兩網之間我們可以選擇一致性的語法(協議)、一致性的語義(模型)、一致性地址和一致性網絡,實現所有子系統通信的集成和調和。在研究和借鑒雙協議棧(RFC2893obsoleteRFC1933)、隧道技術(RFC2893)和網關轉換NAT-PT(RFC2766)、無狀態翻譯以及帶協議轉換等過渡技術之后,我們認為可以實現兩網內部和多網間通信或者其他高端分級合作、甚至融合,兩者之間存在著天然合作的基礎。而且,從業務級別而言:超級智能網屬于更加綜合的網絡,是實體社會的中樞神經系統,具備較互聯網成為更高端網絡的基礎條件,推動互聯網去跛腳化。
為此,我們可以選擇共同的智慧基因和多螺旋組織形態建構一個新型通用大網絡,推動世界上運轉三個互聯網絡(INTER NETWORK):第一個是IPv4互聯網,其特征是根服務器相同而IP協議版本不同;第二個是IPv6互聯網,特征仍是根服務器相同而IP協議版本不同;第三個互聯網就是超級智能網,其特征就是IP協議接續而根服務器關聯。這里我們可以特別強調,IP協議并非這三個互聯網的最理想的智慧基因,但是可以作為起步協議,并預留建立接續協議的聯橋。我們已經有能力解決這種建基于分組數據基礎之上的多個網絡互聯的通道,并且可以推動三者實現高端整合。
第三互聯網的架構:從行業智能網到社會智能網
設計超級人造網絡可以擁有兩條線路,第一就是采取升級和補丁形式漸進化擴張。從中國1997年申請加入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附屬的IPv6實驗網6bone,至今已經15年了,組網的成就仍然集中在教育網這樣一個CERNET 2狹窄的平臺基礎上,既沒有形成潮流般的用戶流,也沒有形成運營商的時尚行動,這里的成衰得失非常值得我們總結,我想IPv6不是一個知識運動和專業圈交流,它的本質應該是市場化的自我繁殖。第二就是選擇再造新型網絡的革命方式,實施產業躍遷。在以后的歲月里,世界上將不再會只出現一個單一的網絡,而是將造就多種具有相關基因、有機涌現、自我組織、相互進化、甚至思維效應的復雜的生命網絡。這期間,能源、通訊產業將成為效用最大化的人工實體網絡,它們也將成為世界產業舞臺的中心,集成人類的主要智慧和活動。在我們的歷史中,人造網絡將是多維的。伴隨著IPv4和IPv6的對接,世界需要一個新的框架理解網絡社會,第三互聯網就此應運而生,它呼喚世界以能量網絡為舞臺翻造世界網絡體系,并以對待不同能源應用的工業態度來界定可持續、智能化、低排放的經濟類別,智能化增長千頭萬緒,但是,核心就是一句話:滿足人民的切實需求,形成市場化的時尚潮流。基于這個原則,我們介紹有關第三互聯網的架構。
智能網架構之一:關于超級智能網與互聯網的關系模式
通過第三互聯網發展,我們可以將行業性的智能電網、智能能源網提升為超級網絡,而IPv6也找尋到了應用主產場,它對能源系統和IPv6都是深刻的挑戰和歷史機遇。這個提升可以營造一個以需方為主、生產者和消費者智能互動、第三方積極參與的能源體系。基于這個新型市場,超級智能網與互聯網才能建立一個開放而又宏大的融合機遇。我們可以四種情景研究它的關系模式。
第一個模式就是將以能源網為核心的智能網設計為一個比互聯網更大的網絡。智能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擁有反映能源生產和需求的可信地址,組構采取一致協議的國際總根服務器,這些根服務器之間可以邦聯化方式互聯,全球智能網可以發展成為3-5個IPv6網絡,至少包括美洲、中國和歐盟三個中心網,各核心區可以自主選擇采用IPv4或者選擇IPv6協議。這樣可以形成三個以上IPv6智能網和一個純IPv6互聯網,根服務器也可以實現擇優化配置。這個方案需要美國、中國和歐盟三者之中有兩者付諸實施。
第二個模式是設計一個與互聯網并列且互通的智能網絡。在這個模式內,智能網根服務器管理模式有兩個:其一設立為國際總根及各核心區設立分總根模式;其二設計為互動化的多總根模式,主要核心區域互為總根。同時,智能網可以研究啟用新的網絡協議并實現多個網絡的融合。
第三個模式在現有互聯網內實施重組,將互聯網劃分為以隨機地址和可信地址為基礎的兩部分,前者繼續由互聯網管理機構ICANN管理;后者由其他國際機構協議管理運行,解決方案是在互聯網體系內設立能源網分根服務器。除此辦法外,也可以設計其他智能網服務器專有的語義、語法規制和標準。可信地址管理的IPv6資源可界定在其總量1/10--1/3部分。新的國際機構可與ICANN協議,或年度、或分次、或一次性繳納域名管理合作費用,這個轉變的意義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