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的實施意見》,這是大限到期前出臺的最后一個“新36條”實施細則。至此,促進民間投資的“新36條”實施細則終于在6月底收官。截至7月1日,各部委共發布了22個“新36條”實施細則,基本按時“交卷”,不過大部分細則都是6月底國務院限定的大限前突擊出臺的。
“本輪實施細則的出臺是一個進步,不乏有一些亮點,也拓寬了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但民間資本能否真正成功進入壟斷行業這仍是個問題。”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7月3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然而民營企業對實施細則的出臺反應“冷淡”,周德文認為,大部分私企對政府是否誠心推進有所顧慮,“細則不細,企業擔心政策多變——今天讓你進去,明天就將你踢出來,”周德文表示。
核心領域只字未提
6月下旬,國家能源局下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然而這個政策卻讓民間私營油企頗感失望,他們最期待放開的原油進口權在實施意見中只字未提。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煤、油、氣資源的民營企業,廣匯能源(600256.SH)建成了國內首條民營跨境天然氣管道。但由于一直無法獲得原油進口權,其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原油資源一直無法運回國內。廣匯能源面臨的困境,與國內諸多民營地煉和原油貿易企業如出一轍。
中國的原油進口權一直牢牢控制在兩大石油巨頭手中,民營企業均沒有原油進口權,“油源”問題使得大部分民營油企只能靠煉化,銷售成品油的微利生存。
新疆廣匯集團發言人王玉琴表示,早在兩年前,廣匯集團就向監管部門申報了原油進口權的材料,但也遲遲未能獲得通過。
據了解,目前新疆自治區政府已經組成專門的協調小組,就此事與能源局有關部門進行協調。如果協調成功,那么廣匯能源有望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原油進口權的民營企業。
對于此次能源局出臺的“新36條”,黑龍江龍慶集團董事長趙友山也認為毫無新意。
他告訴記者,國土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文件中提到的鼓勵民資進入的領域,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能源項目建設和運營、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煤炭加工轉化和煉油產業、全面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實際上民營資本早就可以進入了。“但這個領域最核心的問題即放開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權卻呼吁多年依然只字不提。”趙友山表示。
據悉,2011年黑龍江龍慶集團就已經與俄羅斯和阿塞拜疆的石油公司達成合作意向,醞釀從這些地方進口原油到國內,但由于沒有資質,最后“不了了之,談的都白談了”。
身為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的趙友山近些年一直在呼吁國家能夠放開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權。今年年初,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起草了一份《關于放開民營企業進口俄羅斯汽柴油試點的建議》,其中建議每年劃撥500萬噸進口俄羅斯汽、柴油指標,交給行業協會統一分配。但半年多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記者注意到,電監會6月19日發布的《加強電力監管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電力的實施意見》中,在市場準入、監督電網公平調度、可再生能源接入上提出無歧視接入電網。
該實施意見獲得業內認可,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首度提出在并網問題上要對國有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不過,美國Martec咨詢公司中國分公司能源電力業務總監曹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仍認為,該實施意見還是缺乏實施細則,且目前電監會的職能僅限于電力安全及可靠性和電力市場的監管,因此該實施意見能否奏效有待觀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