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不吃油,吃空氣?
當“水變油”儼然已成偽科學的代名詞,各種“水變油”騙局不斷被揭穿,“空氣替油”說又橫空出世。在北京,一家名為“祥天科立泰動力機械公司”的企業,宣布已自主研制出空氣動力發動機,“汽車裝了這個發動機,不用燃油不用電,喝了空氣就能跑,時速可達到160公里,行駛500公里只需要5塊錢的成本,比普通汽車使用成本至少節約70%!”
不僅如此,按理說任何一種發動機,都要消耗一定能量并排出廢棄物,祥天公司研發出的空氣動力發動機卻“實現了無碳排放”!
——這究竟是祥天公司所謂“中國人第五大發明”,還是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投資騙局?
“第五大發明”
“5年之后世界第一就不是比爾蓋茨,這個第一就在中國了,這個名字叫做周登榮,就是我們的老板。”
據一位主管祥天公司招商融資的朱姓副總介紹,“老板”周登榮畢業于武漢建材學院,早年從事房地產生意,現在則不僅擔任公司董事長,還承擔了空氣發動機的主要研發工作。盡管剛開始研發時遭到很多冷嘲熱諷,連自己的夫人和兒子都罵過他是“瘋子”,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很執著,這個項目研發了10余年,前后加起來的研發資金都有十幾億”。不過,過去由于“老板”只懂技術,不太懂市場運作,一直沒有太重視產品的推廣和招商引資,這才導致公司的空氣動力發動機項目遲至今日才展示在世人面前。
聞言,記者提出采訪周登榮,探究這個“科技神話”原理何在。朱總卻說,現在由于項目推廣和商務談判的事情,“老板”正在全國各地到處跑,不在北京總部。
就記者所見,祥天公司這個所謂的北京總部坐落在國貿富爾大廈,算得上CBD,不過整個公司總部統共只有10多個人。對此,朱總解釋說,這是因為總部目前負責的只是招商運營,祥天公司的研發基地在河北燕郊,那里有60多個研發人員。
似乎為了打消記者疑慮,朱總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電腦,電腦里有各式各樣的專利證明書掃描文件,“我們取得了1000多項專利,這些都是祥天空氣動力研發成果的最好證明”。
有了“底氣”,朱總又繼續介紹說,祥天公司空氣動力汽車量產到上市,大概需要3~5年時間,而目前祥天公司已經借殼一家美國公司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或許正是如此“誘人”的前景描繪,讓投資者趨之若鶩。
整個采訪過程中,幾乎每兩到三分鐘,朱總就要起身接一次電話。“大多是投資者,”朱總豪氣地揮了揮手,“我告訴他們,兩、三百萬不要來,沒有個上億的投資備用金,我們是不可能有合作基礎的!”不僅如此,朱總還自稱剛接到國家發改委某司的電話,是詢問關于空氣動力發動機相關情況的。
說到此處,朱總更是豪氣干云,“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它將改變世界!就像蒸汽機帶動工業革命一樣,這意味著石油工業時代的終結!未來,空氣發動機將改變世界的能源格局,對于世界能源來說絕對是一個大的轉折點!”
空氣變動力?
果真如此神奇?記者被帶到了祥天公司研發基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外環路上的“春暉公棚”——一個被當地出租車司機稱為“養鴿子的地方”。
只見廠房里擺放著幾臺涂成綠色的機器,祥天公司的人員正在講述著:通過機器把自然狀態下的空氣壓縮入容器,把空氣壓縮成液體直至固體,然后通過穩壓器,讓固態氣體慢慢釋放膨脹,用空氣推動發電機進行發電,用電力能帶動機器轉動,形成動力。“最為關鍵的是,排放出的還是空氣,并且這些空氣的溫度極低,對環境毫無危害。”
通過機械能轉化為空氣能,空氣能再轉化為電能——空氣動力發動機的工作原理,聽上去似乎很有點道理。不過,很多人忽略了一點,有專家指出,空氣動力發動機往往需要空氣壓縮機配套,而壓縮空氣又需要一定的電力——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直接用電力?
事實上,國外早有人研發空氣動力汽車技術,但是遭到了很多工程學家的質疑。譬如美國西北大學化學和生物工程學專家哈羅德就認為,空氣壓縮本身就是高能耗,“空氣壓縮機是轉化電能效率最低的機器之一。為什么不像電動汽車一樣直接使用電能?”這比直接使用電能還多了一道壓縮的工序,其中經濟得失,是否如祥天公司所說比燃油更劃算?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
這是其一。其二,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說,相當于以前是燃油開汽車,現在是燒煤炭發電,都會排出二氧化碳,同樣污染空氣,只是出現污染的環節不同而已。
面對這樣的質疑,周登榮本人曾以“任何一個事情,任何新的東西出來,有質疑是很正常的”作為回應,又說,“我們的技術是有保障的,都是得到專利保護的。”
隨后,記者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以“周登榮”為專利申請人進行了專利檢索,的確顯示出有11項專利,包括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但是,記者檢索這11項專利申請號的法律狀態時發現,7項實用新型專利均得到授權,但4項發明專利都未得到授權。其中,“利用機動車自身重力收集壓縮空氣的裝置”和“一種用于空氣混合動力機動車上的氣體加熱裝置”的法律狀態類型都是“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的駁回 ”,“空氣動力發動機總成”的則是“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的視為撤回”,也就是說,這3條發明都未被授予發明專利權。而“空氣混合動力機動車”這一專利申請的法律狀態則處在審查的第二步“實質審查的生效”——該專利申請時間是2008年1月,公開日期是2009年5月,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四年,能否獲得授權尚不可知。
對此,有專家對記者表示,“實用新型專利的創新度相比發明專利差得太遠,我們課題總結匯報都用不了,更何況用于工業生產。”這一點可以從《專利法》中對這兩者的區分看出,“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相對發明專利的申請需要反復審查,實用新型專利并不需要太高的創新度,通常情況下一兩年就可以申請下來。
如果祥天公司果真研發出不需要電力壓縮空氣的空氣發動機,其核心專利申請為什么要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駁回,要么事隔三四年仍處于審查階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