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15年的“二張組合”鬧分手,整個電影界備受震動。
導演張藝謀與制片人張偉平曾被視為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15年,11部作品,無可匹敵。但眼下,張偉平不僅斥責張藝謀“干嗎躲貓貓,不做虧心事就當面談”,還于9月4日發出律師聲明,嚴控旗下藝人的演藝活動,與張藝謀“搶孩子”。“二張”矛盾逐漸升級,破裂之勢在所難免。
被視為中國電影界“黃金搭檔”的,還有馮小剛和華誼兄弟(300027.SZ)、姜文和馬珂、賈樟柯和周強……
“‘黃金搭檔’是中國電影界的特殊產物,既是畸形,又是必經階段。”小馬奔騰宣傳營銷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關雅荻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評價道。相較于惋惜,他更多的感受是欣喜。“破裂是好事,是電影界的里程碑事件,標志著綁定型組合正逐漸退出舞臺,我們希望看到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局面。”
張偉平就是“張藝謀專賣店”的老板
1997年,“二張組合”第一次攜手《有話好好說》,從此二人結為固定合作伙伴。張藝謀內斂執著,感激張偉平“一不看賬本,二不看劇本”的信任,遂埋頭于藝術創作;張偉平豪爽張揚,為張藝謀“擋槍子”無數,用卓越的商業運作成就藝術與資本的雙贏。
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下稱“新畫面”)是二人合作親密無間的見證,張偉平曾多次公開表示,“如果有一天張藝謀不拍電影了,那么新畫面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這個公司就是為張藝謀一個人開的。”2008年,張藝謀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新畫面則全面停工等待,時至今日,新畫面的簽約藝人也多為“謀女郎”。
“新畫面就是張藝謀專賣店,張偉平全面壟斷了張藝謀,也就壟斷了中國電影界最好的資源。”主打小成本電影的制片人吳若琪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感嘆說,在電影行業,沒有人脈,什么都做不成。“導演是人脈網的中心,換誰都行,就不能換導演。”
“知名導演永遠不愁沒片拍,只要把名字亮出來,拍什么都跟著一群投資商。”吳若琪介紹說,大導演在投資人面前非常強勢,甚至會“綁架投資人”。“一些大片在拍攝過程中會不斷追加投資,為保證資金鏈,投資人會自動融資,或者增加投資人,稀釋股份,導演的主導權非常明確。”
名氣不僅能開源,還能節流。“場地費用、明星出場費和后期制作費是電影成本最大的三塊,為了和知名導演合作,景區愿意免費,明星自降身價,制作團隊也會壓低價碼。”吳若琪曾算過賬,知名導演能壓縮制片成本三分之一以上。
當知名導演成為電影界的搖錢樹,制片方自然不惜一切代價壟斷稀缺資源。“國內目前特別知名的導演不足10個,看誰抓得住了。”吳若琪說,“張偉平愿意為張藝謀一個人開公司、華誼愿意給馮小剛500萬股股權,他們都花重金養著大導演,一養十幾年,誰能挖得走?”
有關系、能拉來錢,就叫制片人
無論多少人眼紅和不忿,“黃金搭檔”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界的特殊現象,并存在了十余年。
“在眼下的發展階段,這種組合是很必要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各方面都不專業,需要導演和制片人相互合作和制衡,在創作和市場中間找到最佳利益點,電影是團隊合作的產物。”關雅荻認為。
青年導演檀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也表示,“黃金搭檔”確實有存在的必要。“一是中國人有熟人情結,做事認關系,規則性不強。二是中國電影業法律規范不夠,無法用歐美成熟的制度來做事,只有搭班子,靠信任和情義,而不是靠制度和契約。”
在檀冰看來,中國大部分制片人并不是真正的制片人,只是有關系,能拉來錢,就叫制片人,沒什么門檻和專業性,技術含量不高。
而在美國,有兩大制片人制度。“一是制作公司,以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制片人,然后選定具體項目的負責制片人,就是職業經理人。二是獨立制片人,他可以根據市場判斷挖掘一個好的劇本,然后利用這個劇本再去談導演和演員。”檀冰說。
“在歐美國家,是以公司為主導的平臺化運作,契約精神是核心。”吳若琪說,但在中國,由于融資渠道不成熟,個人能力成為核心,“看的是個人關系,否則沒人愿意給你投錢。”
當然,在中國電影界,導演與制片人之間的權責分配也往往造成矛盾。“誰說了算,錢怎么分?這是核心。”在吳若琪看來,“黃金搭檔”的關鍵點在于信任。“制片人相信導演的能力,導演相信制片人不干涉創作,并給予合適的報酬,這種信任是建立在人際交往之上的。”
以二張為例,梳理兩人的作品可以發現,雙方利益平衡成為合作持久的關鍵原因。“兩人就像蹺蹺板一樣,張藝謀用商業大片為張偉平打市場,張偉平又反哺張藝謀,成全他的文藝片夢想,這種節奏感和平衡感是二人長期合作的基礎。”吳若琪說。
知名導演的影響力眾所周知,制片人的能量也不容小覷。“張偉平開啟了商業大片時代,王中軍首倡植入式廣告,馬珂做出了聲勢浩大的首映式,這都是開創性的貢獻。”吳若琪說。
“在好萊塢有一個說法,五年可以培養出來一個知名導演,但培養一個真正的制片人需要十年。”一個合格的制片人首先要做過導演,熟悉拍戲流程,對題材有準確判斷,其次要有極強的社會關系運作能力和市場的開拓營銷能力。“中國合格的制片人太少了。”檀冰感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