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背后有隱憂
海歸長期待在國外,深受西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影響。然而他們對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不了解,這就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北京潤道公關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唐認為,海歸在剛回國的時候,對國內市場的認知往往會局部斷層。如果能引進團隊創業的發展模式,使本土人才和海歸相結合,把傳統的人脈資源和西方先進的發展理念想結合,將有利于海歸企業更快地度過適應期。汪志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海歸應引進“職業經紀人”發展模式,讓了解本土市場的人士擔任企業經紀人,負責產業的推廣和平臺的擴展,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將國外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生搬硬套地移植到國內是不起作用的。鄭文在強調“一定要有自己的本土化”。汪志云也認為,一個項目,要想在留創園里生存,必須中西結合,要有自己產品的市場調研,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本土化。
談到如何加速本土化問題時,杭州翻翻動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浩有自己的心得:“我們引進了解行業形勢的海歸編輯,通過他們來培養我們本土的編輯,土洋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提高本土編輯的素質,也能幫助海歸編輯更快地適應國內的行業環境。”
“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尚屬新興產業,市場認識度不高。融資銀行和政府都持謹慎態度。很多時候,企業的融資是靠向親友借錢甚至是高利貸來湊集的。”北京潤道公關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唐說。文化創意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一個創意產品的推出需要大量的資金作后盾,融資問題直接關系到文化創意企業的生存。很多海歸企業在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倒下了。汪志云認為,其中的關鍵在于他們的資本積累不夠。對此,鄭文建議:“海歸企業要改進自己的經營模式。當我們有很好的選題和推廣平臺時,融資將不再是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