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懷特豪斯還指出,推特在增加功能時一向都比較明智,既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又可以搜集更多有意義的數據。例如,推特現在可以將組成用戶對話的微博關聯起來。這不僅能幫助用戶關注對話的進程,還能幫助推特了解人們之間的關系,并且判斷微博的影響力。“推特的改版一直比較保守,但其中很多方面都是彼此掛鉤的,所以可以更加容易地獲得趨勢數據。”懷特豪斯說,“用戶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但與此同時,推特也可以獲得更多數據。”
盡管推特缺乏臉書那樣的個人數據深度,但沃頓商學院法律研究和商業道德教授安德里亞·麥特維辛(Andrea Matwyshyn)認為,該公司可能不需要那種程度的具體信息也可以獲得成功。“推特在商業化、數據和隱私方面已經與臉書形成了對比。”她指出,“推特的隱私政策非常明確:微博不是公開,就是保密。而臉書卻經常更改隱私政策。”因此,麥特維辛認為,推特在用戶心目中的口碑比臉書要好。但現在,該公司必須要找出一種不會破壞現有關系的商業化的方法。
開放與(適度)封閉
推特2006年7月推出時,由于該公司提供的開放式界面吸引了第三方開發者,受到了一大批人的追捧。這些開發者推出了HootSuite和Seesmic等軟件,使得用戶可以登錄和更新推特賬號,并根據特定的主題或趨勢話題聚合微博。借助這種模式,推特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數據來源,并成為了許多網絡開發者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
然而,推特最近改變了開發者政策,限制使用推特數據的應用。在此之前,第三方可以通過自主開發的軟件取代推特的產品來閱讀和發送微博。而現在,任何新應用如果想要為10萬以上的用戶提供服務,都必須獲得推特的許可。對于已經擁有這么多用戶的老應用而言,在獲得推特的許可前,它們的發展與擴張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能夠對推特形成補充的應用,則可以獲得更大的應用編程接口(API)權限。API可以使得程序的不同部分得以交流,也可以實現應用與應用之間的內容共享。
推特對開發者活動的限制已經引發了一些不滿,有些人認為這些規定過于約束,但這也表明該公司希望利用趨勢和使用量的數據變得商業化。喬胡瑞說:“推特似乎想略微封閉它的平臺,從而控制自身的發展……同時加大對其數據的控制。”沃頓商學院運營與信息管理教授卡迪克·霍桑納格(Kartik Hosanagar)則認為,該公司加強對數據控制可能是一個錯誤。“盡管我同意推特需要掌握那些對用戶核心體驗和商業化進程至關重要的功能,但它必須小心處理這一問題,以免失去那些依照原先的政策運營的開發者的信任……他們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霍桑納格指出,“推特的政策應當保持透明和連貫。”霍桑納格建議該公司考慮與能夠提升公司價值的應用開發者分享收入。“蘋果就與其開發者生態圈成功地采取了這種做法。”他補充道。
懷特豪斯認為,如果推特與開發者的關系鬧僵,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問題便會持續下去。“推特的吸引力在于它的開放,在于他們允許開發者生態圈迅速組織和呈現該公司的數據。”懷特豪斯說,“推特急于走商業化的道路,是否會破壞它當初得以成功的基礎?”
移動優勢
推特在移動領域表現突出。比較之下,臉書仍在努力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戶提供全部服務。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估計,推特2012年將在美國獲得1.297億美元移動廣告收入,而臉書僅為7270萬美元。但eMarketer估計,臉書有可能于2013年超過推特。
推特的簡約給予了它在移動設備上的優勢,因為140個字符可以適應各種尺寸的屏幕。除此之外,企業可以像在網站上一樣輕易地在移動設備中推廣信息與贊助評論。麥特維辛認為,推特之所以對臉書構成威脅,是因為它能夠緊密結合各種屏幕。“推特在電腦桌面或手機上的使用都很舒適。無論是在辦公室、在路上還是在家中,推特都可以伴你左右。以移動為先或許是它最強大的功能。”
懷特豪斯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微博,無論是移動應用、移動瀏覽器還是手機短信,都能獲得差不多的用戶體驗。臉書始于電腦桌面,然后轉移到移動平臺,而推特則不用為移動設備做出任何讓步。”
在九月召開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臉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承認,該公司在進軍移動設備領域時犯了一些錯誤。該公司還承認,雖然移動使用量正在飆升,但他們缺乏針對小屏幕的廣告戰略。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臉書一直在嘗試有針對性的移動廣告。
費德并不認為推特只是一家移動巨頭。“的確,推特比臉書對移動設備更友好,但我使用推特仍有92%是依靠電腦桌面。”他說,“推特雖然適合移動平臺,但絕不是僅限于此。”
如果推特要提出IPO申請,就需要披露詳細的商業信息、收入來源以及主要競爭對手。雖然臉書的股價因為預期過高而走勢低迷,但費德指出,推特的IPO可能會遇到相反的問題。費德說:“雖然很多人比起臉書,更加親睞推特,但推特仍然局限于小眾市場,而且很多人都不理解它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工具。”他補充道,“該公司的價值可能會被低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