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莊先生和兩位朋友一起創業,每人出資10萬元開發了一款iPhone上的APP。他表示這是一款類似于電子優惠券的應用,“比如我可以給我老婆的手機發送一張3小時的逛街券,她如果哪天想讓我陪她逛街,就可以使用這張券,而我必須兌現這張券。 ”
目前,這款應用已經做出來了,莊先生亟需找機構融資,然后推廣這款應用。在他的計劃中,等到用戶數量上來了以后,再開發盈利模式或賣給其他大公司。遺憾的是,近半年來他們找了許多風投都碰了壁,從最初希望融資100萬元占股30%,到后來30%的股份連50萬元都沒有機構肯出資。
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不景氣的今年,莊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據投中集團數據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共有63家中企在全球各資本市場完成IPO,同比減少48%。 IPO緊縮,風險投資機構也謹慎起來,特別是初期創業者想獲得投資日益困難。在日前舉行的創新中國春季賽啟動儀式上,多家風投指出,移動互聯依舊是投資的重點,但創業者要想獲得投資,除了在商業模式上有創新外,還需要增加技術積累。
創業者:獲得投資難度加大
過去十年是中國PE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風投機構賺得盆滿缽滿。隨著近兩年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各路資金快速涌入PE行業,項目競爭日趨激烈。今年以來,經濟遇冷,股市不振,募資也出現了問題,PE機構遭遇寒流。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三季度共有45只可投資于中國內地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資金募集到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1%。 45只基金共計募集26.69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達到79.3%。募集數量多而資金到位少,募資活動的低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整個私募股權投資(PE)行業遇到了一些困難,正在面臨一個調整的格局。 ”在近日召開的創新中國發布會上,九鼎投資副總裁常彬如此表示。
冷下來的創投市場讓很多初創期企業融資異常困難,天使基金對投資對象的考核比過去嚴格了許多,拿到融資對于絕大部分草根創業者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某CYE天使投資機構的一位合伙人告訴記者,他們去年曾經嘗試過投資幾位草根創業者或大學生創業者,但效果一般,所以不會再考慮這類項目,原因是“這類創業者對項目運營缺乏經驗”。
然而,在常彬看來,盡管PE行業趨冷,創業者不容易拿到投資,但對創業者來說,現在卻是“最幸福的時候”。 “目前,資本市場不熱,但是創業環境還是比較好的。 ”盡管自身所處的行業環境不甚理想,但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葉冠泰在會上還是努力給創業者打氣。他和常彬一樣認為,目前是創業者的好時機。
2004年,當葉冠泰剛加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社會上整個風投機構也就幾十家,且以美元基金為主;而現在行業機構則有幾千家,不僅有美元基金還有很多人民幣基金,創業者可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多。他回憶說,2004年的時候,有經驗的創業者很缺乏,隨著這些年幾十家企業去美國上市,上百家在國內上市,有經驗的創業者越來越多。 “對于現在有想法、有執行力的創業者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點。 ”葉冠泰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