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看王英雄的一篇文章時,里面提到了校內開放API的意義,孤陋寡聞的我去搜索了一下,校內網目前在開展一個“創意編程”大賽。按照規劃,校內網開放平臺將與Facebook API、谷歌Open Social一樣,程序接口與協議、架構都將全面開放,這樣,眾多的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通過開發插件直接提供給校內網的2500萬核心用戶使用。
我大學是學計算機編程的,也在學校工作室里面做過系統,我覺得應該說大多數程序員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希望自己的程序運行在盡量多的電腦上,能供盡量多的用戶使用,給他們帶來方便。有部分企業進行校園招聘時其中就提到了這一點,這也是其特色之一,如果自己寫的程序能被數億的網民使用,這是程序員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介于校內網在國內SNS的地位和其巨大的人氣,開展“創意編程”大賽當然能吸引很多熱愛開發的編程人員,目前開賽僅一周,參與團隊(含個人)已經超過 2000人,目前在已經在校內網上被用戶使用的App也已經超過100個,場面的火爆可見一斑。與此同時,第一個用戶超過10萬的app也出現了--當然這些也得宜于本次比賽的獎金數額巨大,校內網本次比賽的獎金總額達到了30萬人民,更有國際著名風投公司DCM表示很可能投資有潛力的App開發團隊。
從主辦方的重視和參與者的熱情,以及賽事的突飛猛進,可以看出互聯網的新一代潮流,就是--開放平臺。美國的Facebook的 “開放”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讓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平臺的構建,大大的豐富了Facebook本身的應用,更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而開發者也能通過在 Facebook上成功的制作App而獲得創業的機會。
國內已有MySapce、51.com等先后宣布了開放平臺或開放技術端口,但無論是對其內部用戶來講還是對外圍產品,都沒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校內網又能否徹底顛覆這幾家廠商的覆轍,打下一片天地呢?
我想首先在于用戶的引導上,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20%的功能滿足80%的需求,因此,他們不太能主動去吸收新鮮的應用。所以,校內網首要工作是加強前期宣傳和引導,為后面的App的出臺蓄勢。
其次取決于有沒有真正“一鳴驚人”的殺手級應用,Widget的例子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所以,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很重要,用戶使用產品并不是憑“新鮮感”,而是要實用易用,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功能的擴充。
當然,對技術實力的要求很高了,如果技術有限則無法突破現有模式的限制,做出來的產品無非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裝點門面”而已,所以,技術實力是個先決條件。不過從目前這種熱火朝天的參賽局面看來,技術牛人應該還是挺多,余下的就是創意了。
無論如何,校內網本次的大賽具備了極高的吸引力:第一,獎金數額巨大,整體獎勵達到30萬元人民幣,可見校內網“開放”決心之大;第二,VC的參與--能夠獲得VC的風投是所有創業者夢寐以求的事情,能夠通過大賽獲得VC的青睞,可能是目前國內開發團隊更看重的事情。
當然,開放平臺也有助于豐富校內網本身的內容。就目前國內互聯網的來將,雖然“開放平臺”前期困難重重,但這條路仍需要不遺余力的走下去,在互聯網趨于飽和的今天,如果擴大網絡的用途與延展性,開發平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