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業從業者從十年前令人羨慕的職業,變成了白領中收入較低的,從而造成人才不斷流失。 記者 鄒飛 攝
隨著旅游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基層從業人員面臨門檻低薪酬不理想的尷尬。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可能和普通中高職生在同一崗位競爭,在人均工資2000元左右的情況下,多數有學歷者會考慮換行;另一方面,在行業普遍薪酬較低的同時,行業擴張卻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兩者的矛盾直接導致旅游企業“招工難”。
就像近期重慶的天氣一樣,近日首次在我市舉辦的旅游人才專場招聘會遭遇了一股“寒流”:上百家用人單位拋出4000多個職位攬才,入場的求職者只有1000余人。導游、景區講解員、業務員等大量崗位招不到人。商報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在新一屆高校生即將畢業而求職競爭加劇之際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卻遇冷,主要原因是旅游行業普遍薪酬較低與行業擴張所需復合型人才之間出現了矛盾,導致出現了求職者慎投簡歷、應聘方招不到人的局面。
現狀 旅游基層人員缺口大
本月23日,在重慶市旅游協會和重慶人才大市場首次舉辦的旅游行業人才大型招聘會上,四面山、金刀峽、武隆喀斯特等上百家企業提供了4327個崗位,但僅有1000余名求職者進場應聘。
從這場招聘會旅游企業拋出的職位來看,部分區縣企業對導游和講解員等人才的需求較大,對這類用工的需求少者10多名,多者100~200名。對此,重慶人才大市場負責人劉強認為,未來兩年,我市導游人才的缺口預計或達1萬人。
“不管是旅行社,還是其他旅游企業都需要人才,其中講解員和導游是最基層的。”昨日,重慶中旅集團總經理廖偉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也對首個專場招聘會“遇冷”發出感慨。據廖偉透露,該公司目前一共有300~400位員工,但基層員工仍比較缺乏。
武隆喀斯特集團公司副總黃道生也如是認為。昨日他告訴商報記者,時下區縣冬季旅游產品正好對導游、講解員的需求較急迫。該公司也參加了本次招聘會,一口氣對導游、營銷、酒店、旅行社等崗位都拋出了“橄欖枝”,最后好不容易相中了為數不多的數名較優秀的求職者。
記者了解到,除了參加專場招聘會,近幾年每年的高校畢業生“雙選會”也成了旅游企業積極趕的“場子”。然而,面對理論豐富、實踐基本空白的畢業生,在旅游行業綜合性和操作性都較強的要求下,用人單位一般只得采用先引進、再培養的方式。
原因 門檻低薪酬不理想
即使用人單位愿意從基層開始培養,求職者也未必“領情”。商報記者從部分旅游企業了解到,根據我市開設旅游相關專業的專科以上院校來粗略計算,每年大概有5000余人畢業,但進入該行業的不到一半。
廖偉認為,旅游行業從業者從十年前的“陽春白雪”、令人羨慕的職業,變成了白領中收入較低的,這是造成求職者不愿進入的原因之一。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普通旅行社基層人員人均工資大概2000元。
該說法得到了曾經從事旅游行業的彭小姐的證實。彭小姐2008年大學畢業后在兩三家旅行社做過導游、計調,兩年后轉行。“這個行業工資不高,業績壓力也大,每天都能產生電話在響的幻聽。”昨日,她告訴商報記者,在她從事該行業的那兩年,每年只能從公司領1000多元的年終獎,最后她選擇徹底轉行。事實上,在該行業,大學畢業生可能和普通中高職生在同一崗位競爭,就業門檻低加劇了彼此間的競爭,導致多數有學歷的人才堅持不下來而流失掉。
在普遍沒有底薪的導游崗位,隨著吃回扣等業內“潛規則”逐漸被媒體頻繁曝光,越來越少的游客成為“冤大頭”,這逐漸斬斷了導游們的“取財之道”。另外,因為打擊“強制購物”等行政措施的出臺,導游們面臨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這也是造成從業人員流失的原因之一。據透露,國家旅游局已開始調研導游的薪酬、生存情況,已有部分地區的旅游企業嘗試給導游安排底薪來挽留人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