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可基說到“動情處”,一些話更加是“經典當中的經典”:“人類幾百萬年都沒有滅絕,說明人類的排毒、解毒能力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過去一百多年間,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物質,鉛、砷、汞、二惡英等等這些物質都是幾十倍、上百倍在增加,但是人的壽命在過去一百多年中增加了一倍。所以各種有毒有害的物質我們基本上都應付掉了。因此相信自己,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健康長壽”!
既然連北大教授都可以因商言商“大放闕詞”,既然中國企業自己門前雪都無法掃清,那么,對肯德基等外資企業的指責可謂是“有氣無力”,甚至完全沒有“底氣”。“破窗理論”可以解釋這種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發生: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而,“破窗理論”的不斷應驗還在于沒有人來及時修復“破窗”,例如當下連中國學界的權威北大教授都來澄清讓人深惡痛絕的“三聚氰胺、塑化劑”無害,那么誰來站在“毒物”面前為民伸冤呢?
愿在中國,那些有靈魂的企業產業回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人本來就有濃重的憂患意識。若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爆發之風氣繼續蔓延,在中國生活,人們將人心惶惶,飲食不安不可終日。
那么對于食品產業,真到了用重典的時候了?試想,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罰,若按照殺人、販毒類性質去量刑處罰,并且有這種法律機并且制貫徹到該產業上的話,相信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將大幅減少,漸漸地只有極少個案。而非今日的人心惟危,食品安全難測。
但是,如果今日之中國回歸到先秦法家韓非子的“法制理論”,是否與當下“和諧社會”的主題不搭調呢?
因此,筆者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的“儒家之道”,從人的內心層面解決該問題。
如果制造的產品想到自己家人、妻女會用到,如果想到制造的商品是賣給自己血脈相連的同胞,如果想到保證食品安全就是必須與重要、偽劣不良食品是天地不容的羞恥與反人類責難的話,相信商家就不會如當下之“無良”。
那么,如果說當下中國的食品安全產業已經病入骨髓,那必須“刮骨療毒”,并灌以“心靈雞湯”,讓中國的企業回歸有靈魂的存在。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詩人梁小斌這樣困惑地痛苦呼告。這句話,在每次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爆發后,都會在筆者腦中響起。當年梁小斌的“鑰匙”象征青年一代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失去的青春等一切美好的東西,意指文革讓人的信念與心靈美好的迷失。而當下,中國的鑰匙丟了,食品安全的鑰匙丟了,道路建筑安全的鑰匙丟了,關鍵也在于“人性心靈的鑰匙丟了”——“心靈的人性迷失”……
因此,無論是企業法人還是商家自然人,只有身正才不怕影子斜,只有正本才能清源。如果,人的內心缺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歪風邪道的罪惡感的話,人性終將迷失、放逐。
2012年12月21日已過,大家最為恐懼的“世界末日”并沒有到來。但如果食品安全問題不息,以及工業等污染導致環境惡化,人類的末日終會到來。
如今,大家見面還可以笑哈哈地說:“世界末日過了,原來你我都還在這……”
但是如果對方問道:“圣誕節了,你準備去哪里吃大餐啊?肯德基,麥當勞……”對此,轉念一想,你頓時會失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