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行業在過去5年內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連鎖經營商在通過高科技手段將銷售額最大化。同時,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市場格局越發精簡。連鎖模式依舊面臨著各種挑戰,流行趨勢的變化、行業的泡沫、消費者的眾口難調等等。雖然2013年連鎖行業未必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目前也可以看出一些趨勢性發展可能會在2013年造成巨大影響。
把連鎖做成地產
當經濟影響到美國南部時,那里的連鎖業也受到了影響,隨后,東部、西部和北部重蹈覆轍。市場的疲軟讓很多連鎖經營商向海外發展,他們也得到經驗,要發展連鎖店必須先發展區域。很多連鎖經營商已經放棄了在本地之外的市場持續走訪,并考察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特許加盟候選人的資質,轉而向在當地市場深耕多年的開發商以合伙人形式尋求合作——后者無疑更了解當地市場、文化,而且能在短時間內把店面開起來。
過去的教訓已經很清楚:連鎖經營商在經過某個區域幾年的業務增長后,在進行新的區域開發時又要研究新的區域標準。研究公司Frandata的數據表明,目前超過50%的特許經營連鎖業務由地產商掌控,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扮演區域開發商的角色,構建區、郡、甚至整個州的連鎖業務。
“連鎖經營商正在認識到與區域開發商合作的優勢。”Bret Lowell說。他是法律公司DLA Piper在弗吉尼亞州雷斯頓辦公室的合伙人,也是暢銷書《特許經營,地產連鎖》的作者。“當Cye經營者開設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店面時,他們不再需要介入銷售過程,也不用同五六個特許經營的業主分別打交道,這些事務都可以交給區域開發商來做,大幅提高經營效率。”
把連鎖做成地產業務的其他經濟優勢也顯現了出來:銀行都喜歡給發展軌跡良好的連鎖經營者貸款;與經驗豐富的區域開發商合作,經營風險遠遠低于在新手特許加盟者身上孤注一擲。Lowell相信即便經濟好轉,租賃業務復蘇,連鎖經營商仍然會青睞與區域開發商、地產商深度合作的模式。“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高效的追求會使這種模式一直持續下去。”他說。
Mark Siebert是家居設計公司Homewood的CEO,也是iFranchise連鎖集團在伊利諾伊州指定的區域開發合作伙伴。“地產的飽和空間還很大,而房東總是咄咄逼人地開價,所以連鎖經營商指定某一區域開發商為合作伙伴的模式會一直持續下去。”
店面重組大行其道
“店面重組”(Refranchising)指的是母公司將收入不佳的自有連鎖店出售給特許經營的連鎖加盟商。出現店面重組情況通常意味著公司運營狀況的不景氣,但近幾年來情況有了變化。許多連鎖餐廳開始通過店面重組為自己做減法,漢堡王、必勝客、肯德基、ampm等知名餐飲機構已經嘗到了店面重組的甜頭。2011年,墨西哥風味快餐Taco Bell宣布將對旗下400家連鎖店進行店面重組。
洛杉磯Trinity基金管理公司運營合伙人Kevin Burke在過去20年中,已經通過店面重組模式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他認為這種模式會生機勃勃地發展下去。“最初連鎖經營商進行店面重組是為了籌錢還債,但現在這成了戰略舉措。”他說,“每個連鎖店的運營者能力各有千秋,有的擅長運營品牌,有的擅長做產品,還有些是戰略家。未必人人都要去運營店面。從母公司的戰略眼光來看,把人放到最擅長的地方才能達到最優的效率。”
店面重組模式的流行也與經濟刺激因素相關。坐收特許權使用費遠比一個個賣妙芙蛋糕和三明治來得容易,證券分析師對特許權使用費的研究熱情遠高于銷售額。當一間連鎖店需要重組的時候,經營者也開始質疑投資50萬~100萬美元來進行重新改造的收益到底能有多少。如果直接賣出店鋪,這筆店鋪改造費用就由特許加盟商來付賬,而經營者則坐收特許權使用費。“如果親自去運營店鋪,在銷售環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連鎖經營者已經意識到,收版稅是最簡單有效的玩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