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激進跨界
時尚產業研究院院長李凱洛對《第一財經日報》說,這些品牌跨界所涉足的領域和原品牌是存在關聯性的,這種關聯性能使品牌的成功經驗得到復制,也能實現文化的塑造和生活態度的傳遞。“利用時尚把不同的業態打通,使得顧客在其服飾等方面所獲得的品牌體驗在餐飲、酒店中延續。這樣的同界異業是對品牌價值最大化的CYE挖掘。”
“人們的消費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購買行為,而更加熱衷追求消費空間以及心態。“類似多維度的品牌跨界所帶來的一站式的體驗是未來趨勢。”鞋服評論人馬崗稱。
然而,在中國,服飾品牌跨界依舊處于試水階段,并且表現得較為激進。
在品牌策略上頗為大膽的本土企業美特斯邦威曾于2012年3月在其上海南京東路旗艦店五樓開設了品牌咖啡店Tag Cafe。在開設之初,美邦表示將會為來店顧客提供現磨且純正的花式咖啡,意在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讓購物變成一種行為與精神的互動。
美邦在隨后還對外宣稱,將會逐步將咖啡店入駐到國內各家旗艦店。但遺憾的是,隨著其在南京東路旗艦店的關閉,Tag 咖啡店在目前也杳無蹤影。
一位研究人士對記者說,不少服裝企業紛紛選擇房地產、新能源、金融投資等容易賺快錢的領域,而這些領域和原有的服裝領域完全不相干,時運好的時候,可能更容易收獲利潤回報,但長遠來看,對企業和品牌的傳承沒有太大幫助。
典型的,比如美邦服飾、森馬服飾、七匹狼、九牧王、美爾雅、紅豆股份等企業都曾涉足房地產領域;杉杉股份、江蘇陽光、波司登看好并“試水”過光伏行業;還有醫藥類收入占比超過七成的開開實業和電冶板塊收入占比超過八成的鄂爾多斯。
但如今看來,真正成功轉型者寥寥,不被多元化產業拖累已屬萬幸。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都宣稱回歸并深耕主業。
紡織業專家汪前進的觀點是:“中國服裝企業的很多問題,并不是多元化或者回歸主業就能解決的,沒能力、沒實力的還是先要集中精力把實業和主業做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