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正在和你搶客戶。eBay和其他電商平臺也是。沒什么能夠阻止它們追蹤你的客戶消費習慣。你最好早做打算。如果你掃一眼我的收件箱可能會以為我是杰夫・貝索斯的親密好友。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亞馬遜CEO的郵件,內容則是推薦一些我可能會有興趣購買的產品。
除了在積極擴張零售市場,亞馬遜和eBay這樣的電商巨頭的思路正在轉向工業市場的批發渠道。從前風光無限的“傳統行業(brick and mortar)”分銷商開始意識到,電商公司拿下它們市場份額只是時間問題。
想象一下: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已經有了技術、分發渠道和品牌認知度,完全具備實力去做這件事。實際上就在你閱讀本文的時候,亞馬遜已經在小試身手了。問問家得寶(Home Depot)和勞氏(Lowe’s)就知道了,這兩家企業至今還未能實現商品的電子銷售。亞馬遜為什么不可以銷售螺栓、墊圈和電動機呢?完全沒理由嘛。所以這就是亞馬遜開始要做的事情。
對于那些從分銷商手中進貨的公司,認識到這個趨勢并下決心去應對是很重要的。潛在的問題有很多。想想亞馬遜現在正追蹤顧客的購買習慣,通過電子郵件和Web展示作出“推薦”。如果你連公司里的“無賴采購人(rogue buyers)”都處理不好,萬一亞馬遜來了怎么辦?
工業市場的好消息是可以從零售業中獲得經驗。這里有一些需要仔細考慮的關鍵點:
一、文化觀念的改變(Cultural Shift)
仍舊有相當多的公司在用傳真或這電子郵件發送買單。許多供應鏈的專家(包括公司律師在內)認為這是唯一能確保公司合同條款的采購方式。你在亞馬遜那里采購時已經是簽署同意了合同條款的。
說實話有多少人是簽了合同條款并寄回來了?更別說通讀一遍傳真或電郵的買單了。也沒有多少人為此對簿公堂啊,就算真的打官司,像合同條款糾紛這種事,真正的贏家只有按小時收費的律師。
當然大部分公司都會在網上采購一些東西,比如辦公室用品什么的,但是最后將會發展到一個節點:幾乎所有的采購都在網上進行。我認為在五年內這一點就會實現。無論你是否喜歡,電子商務只會繼續增長。在線采購的高效率(更別提節省的紙張)絕對不可忽視。業務的哪一部分現在可以用在線采購的方式進行?有關合同條款的擔憂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清楚。
二、失去的優勢(Loss of Leverage)
過多的電子化采購會帶來什么威脅?最主要的幾點是產品質量和連續性、售后服務和交易成本。你收到的實物是否像電腦屏幕上看到的那樣好?你和在線分銷商之間的服務關系會是怎樣的?如果和承運人沒有過直接接觸,你是否會相信他們?
考慮一下會失去的那些交易優勢。如果你曾經與一家比自己公司規模大的供應商進行過貨品或服務采購談判的話,你大概知道我所指的是什么。假設你目前正在從市場上前三甲之一的供應商那里采購辦公用品(這是一個比其他行業更快體會到電商趨勢來臨的行業)。如果亞馬遜或者eBay加入會發生什么情況?當然你知道亞馬遜肯定玩兒的起。你要如何議價呢?要如何確保合同條款公平對等呢?對你的談判底線有什么影響?同樣的情況對清潔用品和工業用緊固件的供應商也是如此。競爭減少時,你要如何去調動自己的優勢?
三、操縱好數據(Data Manipulation)
在工業和其他行業當中,盡管企業資源計劃軟件的應用十分流行,但是在捕捉恰當的數據并以合適的方式呈現這一點上,依舊面臨挑戰。這一點卻恰恰成為了電子商務巨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看一下你收到的定制營銷郵件吧,再看看網站提供的針對你個人的購買推薦。如果一家公司無法捕獲并將用戶開支數據作為己用,電商巨頭影響顧客決策,使之購買其他產品的舉措將會(給這家公司)帶來巨大壓力。
如果你的公司的確有亂采購的問題,問題將會更加嚴重。電商平臺巨頭捕捉 了你的采購習慣,給出前所未知的方案。這種情況將會如何影響到預算案呢?現在就整理好你的開支信息,準備面對這個沖動消費的新世界。
大概五年前,我的幾個朋友從eBay上買東西,我當時覺得他們肯定瘋了。他們怎樣確保產品的質量?金融信息的安全?產品運輸的安全?我的意思是,這太冒險了。但是今年圣誕購物季我有80%的商品都是在線訂購的,我很享受。許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態度轉變。而且不會有任何事(絕不會有)能夠阻止電商巨頭進入工業產品批發領域。
寧可傻傻看著,為什么不早做打算呢?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