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還是死亡?盡管國內云存儲市場還沒有正式開始洗牌,但不得不為在巨頭夾縫中生存的云存儲創業公司們的未來捏把汗。
“勉強支撐”
老牌獨立網盤 RayFile 在接受《IT 時報》訪問時多次提及這個詞,這也反映了當前國內從事云存儲創業公司們的現狀。盡管 RayFile 早在 2007 年推出了網盤產品,并迅速成為網盤業內的領先者。但隨著巨頭們紛紛進如這一行業,RayFile 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據透露,在百度推出網盤服務兩天內,RayFile 的力量就暴跌 20% ,流量也只有高峰期的 1/8 左右(當時日均 PV 量一度達 400 萬)。在撤掉一批服務器、限制空間、降低帶寬,并在網頁上盡可能多做網頁廣告后,他們也僅僅是勉強保持盈利。
有的創業公司或許比較幸運,它們可以獲得投資。酷盤就是其中一家。酷盤于 2010 年 9 月獲得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天使投資,并于 2011 年 1 月完成 A 輪融資;2011 年 10 月完成 2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但并不是所有的創業公司都這么幸運,大部分的創業公司處在危險的邊緣,一木禾網盤的負責人莊占宇透露,為了穩定用戶資源和流量,他們采取了和用戶分成廣告傭金的方式,每月僅在硬件上投入就得15萬元,根本達不到盈利。
在論壇中,為用戶提供下載的存儲服務商也由 RayFile、納米盤、115 網盤們逐漸變成百度云、華為網盤、迅雷快盤、金山快盤等大公司的云存儲服務。那些曾經的風云產品們也只能繼續游走在灰色收入邊緣,靠發布成人電影、盜版資源等下載鏈接來吸引流量和用戶,靠有限的廣告分成來維持著網站的生存。這些網站一旦做大,那么就會面臨著監管的危險,115 網盤的遭遇就說明了問題。
在國外,云存儲創業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隨著 Google、蘋果、微軟、Amazon 等巨頭紛紛推出云存儲業務,獨立的云存儲創業公司不得不直面這些巨頭們的競爭,Megaupload、Fileserve、Rapidshare、 Filesonic、Mmediafire、Hotfile等類似 RayFile 的網盤靠著發布成人電影、盜版資源等下載鏈接來吸引流量和用戶的公司們或許會過得好一點,但其它公司呢?
連 Dropbox 這樣的公司都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出路。去年,Dropbox 與 Facebook 達成合作。用戶可以將自己的 Dropbox 帳號與 Facebook 帳號綁定,可以把 Dropbox 里的文檔和數據直接共享給 Facebook 好友。Dropbox 希望能傍上 Facebook 這個高富帥來為自己的發展保留一些安全感,畢竟在幾大巨頭中,只有 Facebook 沒有屬于自己的云存儲服務,一旦 Facebook 想做,收購 Dropbox 也許是個捷徑。Box.net 在成功融資 2.8 億美元之后已經成為市場上最大的企業級云服務公司,其 CEO Levie 也不敢貿然上市,盡管他說如果 Box 不想被收購的話,只能選擇上市,但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Box.net IPO 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要么選擇嫁給巨頭,要么被巨頭逼死,似乎獨立云存儲公司們只能面臨這樣的選擇。
“動物兇猛”
實在話,國外的云存儲創業公司情況要比國內同行好很多。國內創業公司早期在硬件上就已經燒掉了大量的資金購置服務器和帶寬,慢慢培養國內用戶的付費習慣。然正在此時,巨頭們為了圈用戶紛紛宣布“免費”使用更大的空間,更是讓大量用戶倒戈。對于眾多個人用戶而言,免費空間也足夠他們使用,VIP 的增值服務也不是那么迫切。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融到了更多的資金可供與巨頭競爭,其現存的商業模式也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些燒掉的錢什么時候才能賺回來?一旦資金鏈斷裂,這種高投入的項目很容易就陷入死亡。
除了投入無法跟巨頭相比,獨立網盤使用的便捷性和賬號的通用性上也不及大公司。比如,蘋果用戶只需要 Apple ID 就可以方便使用蘋果的云存儲服務,再加上與 iOS 系統的無縫接合,用戶無需第三方的云存儲服務就能方便使用。同理,Google 和微軟也憑借他們的操作系統、相關產品和移動終端優勢,方便用戶在不同產品之間方便同步。再例如即便不是新浪微盤的用戶,但由于可以方便存儲和搜集新浪微博上的有用資料,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新浪微盤的用戶。
當用戶越來越依賴巨頭的云服務產品時,就是考慮從別的產品中遷移數據,畢竟,同時管理多個網盤不會很方便,何況獨立云存儲公司提供的免費容量也不高。
最后還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一旦創業公司倒閉之后,自己的數據怎么辦。在安全性上,多數用戶更信賴大公司。從投入成本來看,云存儲背后需有一套完整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海量的數據存儲、運算和日常運維工作方面,大公司顯然在資源、經驗、技術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并非一般小創業團隊所能比擬。畢竟誰都不希望把自己的重要數據寄托在未來不是很確定的創業公司身上。
經緯中國副總裁茹海波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悲觀:
“至少在個人市場上,我認為小公司要想嶄露頭角已經非常困難。因為在個人市場上,說到底,比拼的是各家的品牌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技術實力和產品設計。”
丁香園 CTO 馮大輝老師也評論道:
“云存儲面向個人的市場很可能會被大公司占據,或者說牢牢地卡住位置。而且,從現在來看,已經差不多是這樣了。稍小一些的玩家以后將不太容易占據更好的位置,除非是搶占利基市場(Niche Market),但這又基本上決定了這類公司只能是小而美,很難把規模做到更大。”
“雞肋效應”
我個人認為,馮大輝老師對云存儲創業公司的看法還比較樂觀,其實,目前國內云存儲連“利基市場”都很小。
利基市場(國內翻譯五花八門:縫隙市場、壁龕市場、針尖市場,目前較為流行音譯加意譯:利基市場,),指向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有絕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利基市場是指企業選定一個很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并成為領先者,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壁壘,逐漸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