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利基市場大概具有以下六個特征:
1、狹小的產品市場,寬廣的地域市場。利基戰略的起點是選準一個比較小的產品(或服務),這是利基戰略的第一要素,集中全部資源攻擊很小的一點,在局部形成必勝力量,這是利基戰略的核心思想;同時,以一個較小的利基產品,占領寬廣的地域市場,是利基戰略的第二個要素,產品有非常大的市場容量,才能實現規模經濟,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正好為其提供了良好條件。
2、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一是要保證企業進入市場以后,能夠建立起強大的壁壘,使其他企業無法輕易模仿或替代,或是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專利,引導目標顧客的需求方向,引領市場潮流,以延長企業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二是這個市場的目標顧客將有持續增多的趨勢,利基市場可以進一步細分,企業便有可能在這個市場上持續發展。
3、市場過小、差異性較大,以至于強大的競爭者對該市場不屑一顧。既然被其忽視,則一定是其弱點,反過來想,我們也可以在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弱點部位尋找可以發展的空間,所謂弱點,就是指競爭者在滿足該領域消費者需求時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與消費者最高滿意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這正是足可取而代之的市場機會。
4、企業所具備的能力和資源與對這個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相稱。這就要求企業審時度勢,不僅要隨時測試市場,了解市場的需求,還要清楚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狀況,量力而行。
5、企業已在客戶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聲譽,能夠以此抵擋強大競爭者的入侵。
6、這個行業最好還沒有統治者。
其實,所謂的“利基市場”就是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在細小的差異化服務上下功夫,來獲得自己的用戶。而利用“利基市場”的公司,它們選擇的點是一個比較小的產品,但前景卻很大,那些大企業對這個市場不重視。朗科公司所發明的 U 盤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但是國內云存儲的利基市場也并不理想。
目前,獨立云存儲創業公司提供的所謂“差異化服務”很弱。比如云諾的特色是“以辦公協同為應用場景的文件同步與共享”,創始人蔣士揆表示,“云諾的魅力是要等到你在兩臺設備以上(個人電腦+手機)同時使用才能感受到的”。但云諾的功能不僅可以用被墻的 Dropbox 可以實現,而且國內的百度云等大公司的產品也可以使用該功能。
賴霖楓則為 115 網盤精心設計了三大支柱業務,即偏重于個人數據存儲與備份的 115 網盤,在網盤基礎上凸顯社交功能甚至帶有虛擬交易功能的“圈子”,以及面向企業客戶的企業云。115 網盤的“圈子”原型是 Google+,以“群”的方式來讓用戶找到更多的資源。但是 115 圈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其中用戶共享的資源是否合法?115 網盤正是由于資源版權的瘋狂傳播問題被關閉,于是大而化小,以幾百人的圈子為單位進行傳播。但 115 圈子又發展起來的話,版權的噩夢問題還會再度降臨。
備受好評的堅果云,其最大的特色是“文件夾智能同步”和付費后的用戶成長計劃等,其主要特色很難不被大公司抄襲,畢竟這算是用戶的需求之一。
利基市場同時也強調公司已經有用良好的品牌聲譽,而獨立云存儲創業公司們還只是在小眾圈子內傳播,名聲也并不響亮。行業內雖然沒有統治者,但是有即將成為統治者的巨頭。它們在進入市場后也無法建立起強大的壁壘,被大公司所模仿或者替代。
即便是大公司也會在差異化服務上下功夫,也會千方百計增加用戶需要的功能。不管是同步、協作、智能化服務,它們都是云存儲功能衍生出來的必要功能,必然會在后續版本的中增加相應的功能,而普通用戶是不會應為一些微小的差異化功能而輕易改變的。
這種既不能提供有效的差異化服務,又不能阻止被大公司抄襲的現象,我不妨稱之為“雞肋效應”,看著沒有什么發展前途,但一時半會也不會在競爭被打敗。
在企業級云存儲市場上,也基本被大巨頭所瓜分。Gartner 最新發布了 2012 年前十大云存儲廠商榜單,這些廠商基本上都能夠提供一些企業級功能,分別是 Amazon AWS, AT&T, Google, HP, IBM, Internap, 微軟,Nirvanix, Rackspace, Softlayer. 在國內,幾大云存儲巨頭不僅面向個人用戶服務,也已經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企業級市場,連傳統的 IT 服務提供商也紛紛開始踏足云存儲服務,如浪潮,聯想。企業云存儲更重視數據的安全性,相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它們更愿意選擇實力雄厚的大公司。
“相濡以沫”
在難以“相忘于江湖”的情況下,我覺得這些創業公司不如“相濡以沫”,為創業公司提供云存儲服務。創業公司實力有限,它們更愿意選擇性價比高的云存儲服務。 Amazon AWS 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缺點就在于沒有對國內進行優化。成為中國的 Amazon S3,是云存儲的“利基市場”。
七牛公司在創業初期準備立足于個人用戶,但團隊在討論后認為公司最擅長的是打造技術性服務,更適合做面向企業的存儲服務商。七牛的客戶包括 Camera 360、瓦力短信、米格365、Weico+ 等等,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為創業公司服務的創業公司”。七牛從聰明的是一開始就找對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在國內的大公司和巨頭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有了鮮明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實際上在七牛公司創建之時,面向個人的云存儲已經成為一種熱點和趨勢,已經被大公司所注意,只是形勢還沒有加劇。當大公司們開始注意到這一市場的時候,七牛已經成為業內有品牌影響力的公司了。
茹海波盡管不看好創業公司,但他同時也認為,盡管對創業公司來說,做企業市場來得更為穩健,且風險更小。可是相比個人用戶,企業用戶更專業、更挑剔,“如果在技術上沒有兩把刷子,很難獲得他們的認可”。目前國內技術過硬的創業公司團隊,不如開始把目光面向為企業服務。我一直很看好“堅果云”團隊,在他們的產品、在接受媒體的訪問以及在他們的博客里,都體現出團隊的技術水平。只是它們在接受訪問中對“為創業公司服務”的態度感覺還有些糾結,我想有七牛公司的成功之處作為借鑒,堅果云不妨踏出更大的腳步。
又拍云存儲也是一個“相濡以沫”的公司。“又拍”網是國內老牌的圖床服務,“又拍云存儲”是衍生出來的云存儲公司,它們把目光放在企業云主機服務上,是有一家國內的亞馬遜 S3 。團隊在接受采訪時坦承,創業公司是他們的主要客戶。而同宗的花瓣網則是把“圖片云存儲”做出特色的產品。另外,作為基礎服務提供商,又拍給自己做了很明確的定位,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 比如客戶的訪問數據,是公司的底線。除了用于必要的計費分析外,其他數據分析一概不能做,避免了“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現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