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海外并購浪潮中,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或將大有作為。
日前,有外電消息稱,自2013年2月6日起,此前陷入虧損的美國電動車制造商菲斯科公司開始招標尋找買家,而中國的東風集團已經對菲斯科公司發起要約收購。據了解,東風集團或將以3.5億美元的報價(約合22億元人民幣)收購菲斯科公司85%的股權,倘若該筆交易成功,菲斯科旗下的電動車生產工作將最終移往中國。
受制于核心技術提升較慢的影響,近兩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在此背景下,在新能源車業務方面進行海外并購開始成為眾多國內車企的選擇。不過,此間也有業內人士擔心,很多海外公司的新能源車技術也并未完全成熟,因此,海外并購究竟會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條“捷徑”還是一個“陷阱”,結果猶未可知。
志在必得?
在此次并購菲斯科的博弈中,東風眼下并非勝券在握。據了解,同樣參與此次并購的吉利,目前已經派出工程師團隊,到加州考察菲斯科電動車技術。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在過去的幾個月內,菲斯科公司已經與包括東風在內的吉利、北汽、萬向等多家中國車企有過相關接觸。但到目前為止,菲斯科仍未確定最后的“買家”。
有公開資料顯示,菲斯科公司成立于2007年,旗下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卡瑪于2011年12月上市,但從2012年7月起便因技術問題停止生產,第二款車型Atlantic仍處于開發階段。菲斯科曾向美國能源部貸款兩億美元來打造新能源車,但目前其資金仍然捉襟見肘,并在2012年陷入巨額虧損境地。不久前,為菲斯科供應電池的A123系統公司已經破產并被萬向集團收購,菲斯科一度表示需要等到A123收購案落定后再決定復產事宜。
而東風集團對于新能源海外并購的意向此前就已現端倪。有消息稱,此前在A123并購案中,東風就曾參與過競標。在A123花落萬向集團之后,東風又再度將目光聚焦在菲斯科身上。
“新能源汽車是東風公司‘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對于菲斯科等可實現雙贏的海外合作資源,東風集團一向都十分重視。”東風一位中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而此前不久,東風新能源技術中心已與加拿大動力電池制造商Electrovaya簽署鋰電池的合作協議。
不過,在此次并購菲斯科的博弈中,東風眼下并非勝券在握。據了解,同樣參與此次并購的吉利,目前已經派出工程師團隊,到加州考察菲斯科電動車技術。但也有知情人士認為,目前東風的優勢在于出價較高,吉利此次不超過3億美元競購報價處于劣勢。有消息稱,菲斯科將于3月中旬公布最終的合作對象。
內外兼修
從傳統的國家863新能源重大專項的參與者,到近期頻頻參與海外并購合作,東風在其新能源業務上的思路已經由“內部提升”逐漸轉向“內外兼修”。
實際上,作為國內四大車企集團(一汽、東風、上汽、長安)之一的東風集團,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尤其是電動車技術研發的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