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 Cye.com.cn】別人的網絡產業在跑百米大賽,臺灣的政府卻要求我們跑百米跨欄。–Jamie Lin
當然我們很難去定義到底什么才算是一個產業,畢竟產業與產業之間本來就沒有明顯的分野 — 餐廳製造食物,卻也服務客人,是製造業也是服務業。超商賣罐裝飲料,也賣研磨咖啡、關東煮,所以是零售業也是餐飲業。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所有產業存在,都在滿足人類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而更重要的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來協助他們來滿足這些需求。因此,
網絡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個超級產業
以 食 為例,為 500 家餐廳提供 24 小時網絡訂位的 EZTABLE,每年要送 200 萬位消費者去餐廳用餐,產生上十億的年經濟產值。吃完飯后,很多消費者會到愛評網去評論他們的用餐經驗,這些評論每個月又影響上百萬消費者的用餐選擇。新開的餐廳要刺激銷售,會找 Gomaji 等 半價團購 服務來協助。而半價團購在臺灣,已經是每年超過 50 億產值的行業。
就算是 在家吃飯 的消費者,也有越來越多依賴網絡來豐富他們的晚餐。食材方面,PCHome、Momo 購物上 24 小時都可以下單購買生鮮蔬果,永豐余集團的 Green & Safe 有機食材配送服務更是固定服務上萬消費者,創造數億年產值。買了食材不知道如何調理,每月有數十萬消費者依賴 iCook 上數千個食譜來煮出更好的料理。
衣 的方面,網絡的穿透力道最驚人。臺灣線上服飾零售已經是個年產值超過 200 億的行業,佔整體服飾零售更早已跨越 10% 關鍵門檻。除了各大購物、拍賣平臺都以女裝為重要主力外,也產生出了年銷近 1,000 萬件,營業額破 50 億臺幣的 Lativ 以及年銷數百萬件,營業額 10 億臺幣的東京著衣這兩個隱形冠軍。
而除了身上穿的,講到臉上著的美妝,每月也有上百萬消費者依賴最具公信力的 FashionGuide 美妝評鑒來協助他們選購化妝品。講到嬰幼兒用品,每年的數十萬新手爸媽幾乎都靠著 BabyHome 上的討論與 Mamibuy 上的評鑑來協助他們為寶寶選購最安全、最健康的產品。
講到 行 ,高鐵超方便的 T-Express 手機訂票 App 才推出年余,已經累計超過 66 萬人下載,每年有 150 萬人次通過該服務購買高鐵車票,更有超過 50 萬人次直接使用該 App 通關搭車,完全省去紙本票務的麻煩。此外,也有數百萬人依賴捷運地圖、公車動態、車隊叫車等相關 Apps,來計畫、加速、提昇他們從 A 點到 B 點的體驗。
講到 育 ,每個月有千萬人靠 Yahoo、Google、UDN、蘋果、中時等線上頻道取得新聞知識,網絡百科全書 Wikipedia 是臺灣人最喜歡拜訪的前 15 大網站之一,我們熱愛 TED 程度更是高居全世界前 20 名。除此之外,在教育類 Apps 的世界,來自臺灣的 QLL 更是在全世界突破 400 萬次的下載。
講到 樂 ,臺灣人依賴網絡的程度也很驚人。我們的線上游戲 市場有數百萬玩家,每年產值高達 200 億臺幣,每個月光是靠著巴哈姆特來選擇要玩什么游戲的,就有好幾百萬用戶。我們的線上音樂 服務 KKBOX 也有百萬訂戶,更是外銷到日本與東南亞。講到看電影,每年有兩百萬消費者透過 EZ 訂購買電影票。講到看演唱會,每年也有數十萬消費者透過網絡取得他們的門票 — 每次五月天、張惠妹和巧虎開賣,就是網絡售票系統癱瘓的時候。
而上述這些例子,也只不過是網絡 在現代臺灣人生活中所占據的地位,一些快速的剪影。實際上網絡對我們的消費決策、生活品質所擁有的影響,遠遠大過這些,也遠遠復雜過這些,并且這個影響力還在逐年的增加之中。
所以說,如果一切產業的根源來自于人們對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當消費者越來越依賴網絡來協助他們滿足這些需求,則網絡對每個行業的影響力也就會越來越大,因此,網絡正在一個個的吃掉 這些行業。所以說網絡不是一個行業,因為它不 只 是一個行業,網絡根本就是一個行業之上的行業,一個超級行業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