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隨著國內電商草莽階段尚未擺脫,已經孕育了無數的隱形規則,一方面在兇狠地刺戳著零零散散的電商規則,一方面已經在“構建”一種線上交易市場的無形章法。
電商潛規則之-------平臺賬期虛報
在平臺上開店,商家賣出東西后錢卻要在平臺的賬上待兩個月,才能返給商家,有很多商家直接抱怨資金被“非法占用”卻又不敢理直氣壯找平臺算賬。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多數平臺商均是將入駐商家的銷售額先匯集到自己平臺賬上,再經過統一結算返給商家,而該賬期從幾十天到數月不等。現金流難以直接進入電商的腰包,難免讓很多供應商不滿。
這必然導致一些大的平臺商,樂于打造開放平臺業務。自采自銷模式要占用大量的資金,而平臺模式下,商家首先要交一部分費用,而所有產生的交易額在自己定的賬期內一直在自己賬戶上,成了一大筆可觀的“可支配收入”。
所以,有的平臺大佬開始玩兒現金流概念,對媒體或者對外披露時財大氣粗的宣稱,賬上有多少億的現金,不缺錢,季度性盈利等,實際上里面有太多的錢是應付賬款。以某個知名B2C商城講,現在對外披露的賬戶現金比其先前幾輪融資總額加起來要高太多,而且自己本身還在持續虧損流血,所以其現金儲備中顯然計入了大量的貸款沉淀。
電商潛規則之------品牌上位要賄賂“平臺小二”
今年年中,國內一家知名網上交易平臺發公告稱處理網上經營出現的一些不正當利益的收授現象。
引發這種現象的一方面原因是少數年輕“小二”未按規定履行職責,濫用資源,但另一方面,這也暴露了很多網商希望通過“潛規則”實現自己的“上位”。
與早期一些平臺“小二”和刪差評的公司勾結欺詐商家相比,現在的一些中間人的財路則花樣繁多。從直接收受利益到與代理公司合伙分成、自己參股公司,甚至從批發市場買來假貨自己放在平臺上賣,其的利益鏈從原來的地下拖到了地上。
據媒體報道,攀上平臺中間人們的好處:不僅商家可以不用排隊參加各種促銷活動,在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亦能迅速幫你擺平一切。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中間人可以提供給商家競爭對手的店鋪訪問量、訪問深度、店內停留時間、回頭率等關鍵性數據,也可以把低價甚至劣質的產品高價賣出。
平臺中間人的權力過大,既是缺少監督與制約的惡果,同時也暴露了人工干預凌駕于運營機制之上的死穴。
電商潛規則之------國內做電商必打價格戰
京東做個店慶,其他平臺也跟著摻合攪出一場價格戰,天貓借光棍節大促,沒料最終成了全網商家的價格戰決斗場。對于垂直領域的幾家帶頭電商而言,想活下來也得靠價格拼個魚死網破。
但價格戰在國外就很少見,這背后實際反映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當中國大部分的經營者還在拼命向流通和零售要利潤的時候,很多國外的人早就沒有把這個當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去做,他們開始搞軍工、新能源、新科技等,只有在中國大家還在拼命的往零售里擠,所以打的熱火朝天。
國內做電商現在跑在前面的基本是拿了投資的,而投資基本只看兩點,要么規模、要么利潤。而現在的國內電商投資思路基本上選擇了前期沖規模的路徑,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所以對于電商想要存活,必須干掉對手或者跑在前面,也就無法避??“中國特色的電商主義價格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