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潛規則之-------快遞賣家聯手假發貨
雙11期間訂單量的驟然飆升必然導致很多賣家爆倉,進而難以保證貨物的及時配送,如果按照平臺商的規定,賣家必須在2天或者大促7天中發貨要求,爆倉很容易給賣家帶來大量的處罰。
不過早有一條潛規則在賣家內部流行------假發貨。賣家跟快遞方面購買快遞單號,或者偽造一些快遞單號(比如寶貝同時在淘寶、拍拍兩個平臺售賣,而商家可能拿了一個拍拍已經發貨的單號放到了淘寶上,或者直接做一些虛假跟蹤訂單,貨還在倉庫,但是系統已經顯示發出去了。)
這樣一來,買家的不滿傳到賣家處的時候,賣家可以很輕松的把責任推卸給快遞公司。
快遞心甘情愿背起黑鍋。正因為現在快遞公司更依賴于商家而不是個人用戶,使得快遞相對于平臺方或者大賣家處于弱勢地位,這樣的假發貨便在快遞方面得到了默許。
電商潛規則之------回補買家改差評
在國內互聯網零售充斥著大量假貨的時代,代表誠信、口碑的售后評價成了很多互聯網商家的“糾結之處”。
國內少量的C2C市場實際上是充分交易的自由市場,很容易讓一些有特點有優勢的網店早早的發展起來,但就如同商販市場中練攤的攤主脫離不了商販意識一樣,一些C2C交易平臺里做大了規模的店家,也會糾結于一些細節。
很多商家擔心買家對產品負面的評價會影響這款產品的銷售,所以店主常常通過給買家一些實物補貼或其他返利小賄賂來修改自己的差評。
不過這樣的“潛規則”也給商家帶來了潛在的風險。不少的惡意評價人員活躍在網絡上,形成“坐收漁利”的黑色產業鏈。
電商潛規則之-------企業先拿投資再裁員
“趁著人多趕緊要錢,拿到錢后,迅速裁員。”這成了很多電商的資本生存之道。
太多的電商本就是依托一本簡單的商業計劃書拿到了天使的第一輪投資,于是招了員工,擴大了規模,但當發現電商渾水并非好趟,必須在縮減成本和擴大資金兩者之間做出選擇時,已經有很多的電商企業主選擇了看起來更“聰明”的一石兩鳥之計:趁著人多要投資,拿了錢后砍成本。
這一潛規則逐漸成了企業在茍延殘喘之時做的一個星火燎原的美夢,甚至成了一些垂死電商的救命稻草。眼看著公司利潤和銷售的持續下滑,還要繼續推陳出新,發布新戰略,以便騙取投資人的“閑置資金”【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