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潛規則之------平臺大促必有刷單
往往一場平臺網購大促即將啟動的時候,最緊張的莫過于等待露臉的品牌商家和那些平臺類目負責人。
在以往的多次平臺大促中,常常會發現一些品牌商“奇襲”般的銷售訂單,單價數萬元的商品,瞬間被買下數百甚至上千件。甚至早也有人在網上爆料稱,自己為某某商家刷了多少萬的虛假訂單。
刷單背后藏著無數的利益玄機,平臺大促之時,商家通過部分業績作弊可以爭取到平臺商的優質推廣資源和業界口碑,以拉高真正的銷量。不過,有業內人推測,部分刷單者之所以敢公開刷單動作,一定離不開平臺商對這種作弊行為的默許,甚至這才是電商平臺刷量成風的主要助長之因。
通常情況下,大促成績與類目負責人的KPI直接掛鉤,甚至有平臺與入駐大品牌和重點客戶協議中,銷售、資源等和傭金密切相關,如果完不成預定目標,商戶可能會面臨扣款。這類商戶通常都是億元級別,借助“作弊”手段刷量成功,即可輕松完成目標。
電商潛規則之-------未授權產品照買不誤
早先施華洛世奇的的一份對外聲明暴露了國內電商平臺大賣特賣未被授權商品的混亂現狀。而有知情人則直言,中國電商幾乎100%未獲得國外奢侈品企業的授權。
奢侈品僅為其中的一類產品,因為奢侈品企業對渠道管控比較嚴,一般走直營店,和少量自己管控內的加盟店,但到目前幾乎沒有一家奢侈品企業授權電商對其銷售。
而目前國內電商銷售的奢侈品,由于未獲得授權,產品的渠道一般有三種情況,從經銷商那里拿貨、海外代購、買尾貨。這幾種經銷途徑,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投訴無門,售后無人響應。
不僅奢侈品如此,部分鞋類電商也是采取從代理商低價格竄貨進行謀利,這不受到品牌商的價格體系監管。
不過,這樣的銷售勢必會影響到品牌商的利益,隨著品牌商對渠道和品牌的加強監控,這條路將越來越窄【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