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 Cye.com.cn】美國駐華大使館最近發布了一則消息,介紹一個名為“Allen Edmonds”的美國皮鞋品牌,該品牌去年年底在上海港匯恒隆廣場開了專賣店。美國駐華大使館評價說:“目前在美國出售的鞋類,99%是海外生產的,其中來自中國的占88%,這是“美國制造”的皮鞋出口到鞋類生產大國中國,有特別的意義。”
Allen Edmonds創立于1922年,創始人埃爾伯特 艾倫(Elbert W. Allen)在美國中部的威斯康星州采用新的制鞋技術,不用釘子和鐵芯制作時尚耐穿的皮鞋。該品牌以經典、品質優良聞名,據說里根、布什父子、克林頓等都曾穿著Allen Edmonds制作的皮鞋參加過就職典禮。
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的博客“霧谷飛鴻”分析了鞋子背后的深意:“與許多大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將生產線遷移到海外,尤其是遷移到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是,Allen Edmonds堅持在美國本土生產皮鞋,這就意味著公司需要支付更多的工資、福利、醫療保健費用以及遵守政府嚴格的工作場所管理規定、污染排放許可等,這就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但公司管理層堅持自己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理念,不愿隨波逐流,盡管幾年前面臨險境,但好在大環境開始改變,隨著經濟的回暖,產量也大幅度回升,2011年的產量達到50萬雙,比上一年的35萬雙大增43%,并且扭虧為盈。”
這倒是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振興美國制造業的主旨很吻合。進入2013年,奧巴馬要求美國國會批準投入10億美元資金建立一個由15家制造業協會組成的網絡。美國俄亥俄州的揚斯敦(Youngstown)正在展開一個試點計劃,使用“3D打印機”生產來自數字圖像的零部件。國會批準之前,奧巴馬還想要動用行政權力創建3個新的試點計劃。
制造業對一個大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本人二戰時最忌憚的其實是美國的制造業。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間,美國失去了33.1%的制造業工作崗位。主要是拜中國人所賜——生產過程外包導致了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
美國國內也有“國貨”愛好者。兩年多以前,美國人馬克 安多爾(Mark Andol)在紐約州埃爾馬(Elma)開了一家名為“美國制造商場”的商場,專門出售美國制造的產品。因為馬克在推銷美國國貨方面的努力,曾獲邀參加過白宮的一場研討會。但是媒體還是以戲謔的筆法描寫了他的商場:擺放著塑料蒼蠅拍、馬桶刷,以及用塑料和紙板做成的牛仔帽。顧客們還可以買到挑圓片游戲所用的塑料片,“EZ-DUZ-IT”手動開罐器,“Wigwam”襪子,還有寫著“惡犬兇猛”的木制標牌。只是別到這里來找高級時尚商品或高科技產品。
馬克對于“美國制造”的定義太嚴格了:產品要出現在他店里,所有零部件還有包裝必須來自美國,供應商要簽下字據證明它們完全是國產的。例如,在得知Buffalo Games Inc.拼圖玩具的包裝盒印刷是在加拿大完成的之后,他將這些產品趕出了自家商場。
很多美國人對本國的制造業有著樸素的熱情。一家名為“全美服飾”(All American Clothing)的服裝公司,就是以生產高質量、價格可承受的美國制造服飾為愿景。通過把生產環節留在美國,全美服飾希望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與稅收。公司宣稱:“我們關心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我們可以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去。我們永遠不會拿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做交換。”
為了從眾多服裝公司里脫穎而出,全美服飾開發了自己的產品追溯系統。通過牛仔褲上的標簽,顧客可以追溯產品的生產足跡,甚至知道是哪家農場的棉花構成了牛仔褲。
不過這種訴諸國民熱情的營銷不足以對抗大規模分工(這與經濟學原理相悖),但可以從差異化上做文章。全美服飾的牛仔褲每條大概50美元,相比大多數設計師品牌要便宜,它要做的是不斷注入“國貨”以外的其他內涵。
值得注意的還有床墊生產企業。目前從美國向中國出口床墊的企業有Noah、Kingsdown、Restonic 、Wickline等知名公司。這些企業瞄準了中國的中產階級,后者與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樣喜歡高品質產品,愿意為好的美國制造付錢。畢竟一個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這些企業的負責人認為,美國床墊的價值正在重新為中國人認識,因為定價從800美元到5000美元一具的床墊產品簡直供不應求。
相比中國,美國傳統制造真的在復蘇嗎?就美國本土市場而言,這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假象,就中國市場而言,復蘇確實已經到來了。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有了長足的提升,產品的品質卻不斷遭到質疑,而這正是美國企業的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