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互聯網公司出售、合并或關門大吉的消息屢見不鮮,進入2013年,整個行業的焦躁氣氛有增無減。
"天上滿天飛的都是待出售項目。"一位大型投資機構的投資主管對騰訊科技說。由于現在每天都會接到大量互聯網創業公司甚至待上市項目的出售意向,他對市場上流傳的各種并購傳聞已經變得處變不驚。"FA(投資中介公司)是現在市場上最忙的人,很多真真假假的并購消息都是從他們那流傳出來,試探市場的反應。"
急待出手的互聯網項目并不局限于電商、團購等低迷期行業,或者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中小創業公司。而是逐漸演變為一個全行業問題。"很多已經贏利、具備上市條件的知名公司都在尋求被并購,一些剛剛拿到新一輪融資的創業公司出現在FA的名單里已經毫不奇怪。"有業內人士指出。
互聯網進入霧霾期:VC急于退出 大拋售蔓延
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拋售項目的心情迫切。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投資經理表示,他最近接觸的項目中,相比創業者,VC愿意以更低的市盈率估值拋售其手中的創業公司股份。
"互聯網行業現在處于霧霾期,悲觀點說大家都看不清前景如何。很多人的心態也很浮躁,不是想做大一個公司,而是盡快撈一筆走人。"一位投資行業人士分析說。
行業性大甩賣的原因似乎并不難理解。首先,資本市場仍不樂觀。國內A股自2012年11月16日暫停,重啟尚無時間表,在A股排隊的公司達八百家;國際市場仍處于冰封狀態,2012年只有YY和唯品會 兩家公司實現了IPO。
更為緊迫的是,國內大批基金已經進入退出期。很多基金完成于2008年-2010年,周期3-5年左右,今明兩年成為集中到期的時間節點。
在IPO退出遙遙無期、創業公司盈利模式不清晰、VC基金到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13年的資本市場正悄然發生變化:資本越來越多通過并購渠道退出。
“VC或者急著大甩賣收回成本,或者看不清方向收緊投資,導致創業公司要么死掉,要么出售,甚至出現資本將多個項目打包出售的現象。”某投資行業人士稱。
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接盤者主要是互聯網巨頭或TMT領域上市公司。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互聯網巨頭收購意愿增強、力度增大,以節省更多的時間成本,卡位移動互聯網入口;另一方面,相對于純財務投資,創業公司可從互聯網巨頭獲取資源和平臺優勢。
然而,當前是買方市場,而非賣方市場,買方有能力將被收購方的估值壓到較低的水平。
漢能投資董事長陳宏對騰訊科技表示,資本從IPO退出方式向并購退出方式轉變,將成為一個大趨勢。他透露,僅漢能投資運作的并購就有二三十億美金。
IPO退出收緊 并購成資本退出重要方式
由于IPO道路并不平坦,VC/PE機構紛紛將視線轉向并購退出。
“現在在中國A股市場排隊的有七八百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只有兩家中國企業,這對我們投資退出有影響,退出不好也影響到融資,去年企業融資數量和金額跟前年相比下降很多。” 北極光創投合伙人鄧鋒說。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并購交易規模203.75US$M,較去年一季度54.8US$M增長272%,交易案例數量為17起,較去年同期13起增長31%。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